焦点专题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告别2020的几种方式
二○二○年,有个可爱的昵称「爱你,爱你」 瘟疫的来袭,却让它成为「道别」的年份 ——我们换了方式,感受爱也接收恨 说实在,总结每一年的到来与结束 本就有喜有悲、福到祸来 我们都无法拒绝无常的降临 至少,我们都还在这个岁末 一如往常 告别二○二○年的方式有很多种 愿来年 我们依然都在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戏曲/戏剧演员朱安丽 愿为微光,照亮大家
这条学习传统戏曲的道路,就像是在寻找远方的光;过程里,大大小小的伤都烙在身上。所以我希望能护持这群年轻演员,将自己最好的一面传授出去,让他们成为国光剧团下一个廿五年的耀眼星星。就算我只是微光,也会去照亮所有人。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剧场/电影演员莫子仪 我的演化就是因为拒绝进化
在喘不过气的年末,提醒著自己要珍惜一切,也希望自己不要轻易妥协;适者生存的侥幸也许只是残忍无情的暴烈,灭绝的道路或许只是无谓的浪漫,也有可能是黑暗中的一抹微光。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舞蹈家叶名桦 告别会让我轻轻卡住的年少心
生命有喜有悲,显然我把选择性遗忘当作生存机制。可面对二○二○世界的动荡,我倒不想遗忘;它比真实还要真实、残忍却更能有机会检视未曾见到或已经遗忘的细节。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小提琴家陈锐 台湾已是家 爸妈一起来台跨年
送走二○二○年,我会更珍惜人与人的情感,等疫情过后,我就又得开始飞了,不过我想到时会有点改变,因为我发现台湾已经变得很像我可以回来的一个家了!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告别庚子年 与表演一起甩开阴霾
在这变化迭起、灾厄连连的一年,让人特别感到与「世界末日」是如此地接近,人们透过封锁与隔离,暂时守住生与死、阴性与阳性的距离,如常,成了奢望。在台湾的我们幸运地走进世界少有的「后疫情时代」,表演可以继续,在这个美好的泡泡里,让我们走进剧场,透过跨年演出,送走灾厄、沉淀反思,也把手同欢,迎接并期盼未来的平安……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号
贝多芬250周年诞辰 巨人如太阳 照出未来的光
「那些年轻世代,他们珍视某种幻象,以为新的形式将永远取代旧传统。然而他们却忘了,即使时代如转轮不断运行,『过往』的阴影也已是他们脚下如影随形的踪迹。」法国文豪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在剖析贝多芬作品的著作《从「英雄」到「热情」》里,将巨人比喻为太阳,认为他的光会持续穿越暗夜来到后世,照亮未来的方向。 适逢贝多芬诞生两百五十周年,本专题将从他所身在的表演艺术环境开始,逐步走进跟随他展开的创作风景,最后停留凝视当代艺术家们的下一步思索……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号
芭蕾与戏剧 成就巨人身躯 百年前的跨界进击
乐圣如何超凡入圣,除了天分与努力,也一定有其他的环境刺激,激荡生命感受,方能成就绝世经典。当年的贝多芬也与其他表演艺术交流相遇,写过芭蕾剧乐《普罗米修斯之造物》,也为歌德的戏剧《艾格蒙》写过配乐,还以歌剧《蕾欧诺拉或结发之爱》的剧本,酝酿创造出其唯一歌剧作品《费黛里奥》……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号
当乐圣遇上莎士比亚 穿越时空的共鸣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德语地区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莎士比亚热,身在这样的热潮中,贝多芬也被莎剧描述的丰富世界与人性情感所吸引,除了自身拥有多版本的莎剧全集德文译本,还数次想送莎翁全集给心仪对象,可见他也是铁粉之一。而他也常以莎剧场景或角色编织入乐,《科里奥兰》、《罗密欧与茱丽叶》、《哈姆雷特》、《马克白》、《暴风雨》等,都能在其经典中觅得踪迹……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号
贝多芬启发的舞蹈创作 光与暗影下的贝多芬 为音乐作品而舞的身体
在这一个贝多芬出生两百五十周年的「月相」里,有什么仍在「暗影」里?我认为,或许就是「身体」,一个阿多诺在察觉到主体的退隐时仍未能留意的「身体」……现代舞蹈家为贝多芬的音乐所编的舞蹈,体现出的就是仍在暗影里的「身体」。对我而言,这一些舞蹈家所编的舞蹈就是以「人的身体」直接去「演奏」贝多芬的音乐。露辛达.柴尔兹、姬尔美可及玛姬.玛汉三位舞蹈家分别为贝多芬的《大赋格》所编的舞蹈,体现出的就是她们在同一个「音乐作品」里所感受到不同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