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法国老牌创意不断 荷兰名团多元前卫
世界最老牌的史特拉斯堡打击乐团将再度光临,这回他们更要大玩材质,在舞台上展现精湛技巧与创新思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打击乐团则以多元文化为特色,融会欧、非、亚、美,既有民族色彩,又有现代淬炼出的前卫风格。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绝美舞姿X芭蕾狂潮全台发烧
从二月底到四月底,无论是电影萤幕或剧场舞台,都可看见芭蕾女伶的身段与舞影,不管从窥探伶娜心事,或直击台上唯美演出的角度,五花八门的精采舞艺,在足足两个月内任君挑选!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自然的最好! 野性热情的击乐飨宴
阿札鼓诺非洲鼓乐舞团融合了非洲迦纳的音乐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的鼓乐,结合了舞蹈、咏唱及各种视觉艺术,将舞台妆点成一个原始又具民族色彩的表演。自然元素打击乐团是以打击乐为主加上剧场演出的团队,强调的是「动的打击乐」,配上纽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舞蹈节奏,在强烈的视觉效果与听觉刺激下,将带给台下一场动感十足的击乐舞台「秀」!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号
班多钮琴和巴扬琴 与NSO在四月相遇
手风琴早就不只是街头艺人的表演而已,阿根廷探戈音乐大师皮亚佐拉早把手风琴与管弦乐结合,作出多首美丽乐章。四月,台湾少见的手风琴——班多钮琴和巴扬琴,也将分别与NSO在台湾同台演出,各由来自阿根廷的璜侯.莫萨里尼与来自法国的布鲁诺.莫里斯精采诠释,让台湾听众聆赏与传统印象不一样的手风琴之音!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犀利艺评人 麻辣答客问
一篇见解犀利、观点独到的艺术评论,总是能继续让作品的生命继续延展在作者与聆赏者之间,震荡出更多的思索与辩证的火花。而打造这样一篇评论的艺评 人,又会如何应对来自读者/观者的提问/质问?三月底,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2010艺评台」的评选名单出炉,本刊特邀这次赢得首奖的五位得主,回答来自 读者的各种「麻辣问题」,读者也可藉此机会,了解艺评人对评论的思考与态度。 这次所提的问题是本刊从网友、读者等方面徵集而来,编辑部再从中挑选出具代表性的十五组问题,提供给「艺评台」首奖的五位艺评人回答,艺评人可以自行挑选一题到十五题中任何一题或多题来回答。 以下即是这次的十五组问题: 为什么认为自己足以写评论? 艺评人的准备工作有那些?该如何著手?最欣赏的艺评家有谁? 艺评人至少要掌握到多少资讯才能写出客观的评论? 「评论」和「观后感」的差别? 艺评是写给谁看?艺评人期望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会因为发表的媒体不同而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吗? 是否会为了潮流而改变自己评论的方向?对自己发表过的评论,是否再重新检视或曾感到后悔评论不当? 什么样的作品,会引起你写评论的动机? 评论是「主观」还是「客观」? 一篇有价值的艺评文章关键是什么?有什么忌讳? 支持你继续写艺评的动力是什么? 艺评人是否要像「不沾锅」?如:看戏、看展览要自行购票吗?如果拿贵宾券或赠书,如何客观评论? 评论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创作者可以身兼评论者吗? 如果自己撰写的评论受到反驳时,通常会如何回应? 艺评人是否会失去单纯作为一名观众/读者的乐趣? 阅读评论的文章,应该是在观看作品之前还是之后?
PAR / 第216期 / 2010年12月号
以希腊神话为始的奇幻之旅--向流浪灵魂与古老马戏传统致敬的《魔幻森林》
继前年《欢庆之旅》首访台湾,加拿大太阳剧团将在明年一月份再度访台,带来更为炫目的《魔幻森林》。此剧二○○二年在蒙特娄首演,至今已巡回全球十二国五十二个城市,总计全球已有超过五百六十万人次欣赏过。全剧以希腊神话伊卡鲁斯的飞行梦为创意灵感来源,充满异国文化融合的创意发想,表演融合了希腊神话的故事情节、吉普赛文化与语言,以及许多俄罗斯演出桥段。
PAR / 第216期 / 2010年12月号
马戏世界中闪耀的台湾之光!--与太阳剧团结缘的台湾特技演员
本身就是跨国界的表演艺术产业,太阳剧团的成员也是来自全球各地,其中也可以看见台湾特技演员的身影。林永彪、杨舒晴、张逸军、陈星合就是四个在太阳剧团演出中出现的台湾之光。从他们获选的经验,可以看到太阳剧团挑人的标准,不只限於个人技艺的高下,还注重其多元才华与潜力,甚至连性格都考虑在内!
PAR / 第214期 / 2010年10月号
十个面向 速读契诃夫
今年适逢俄国知名文学家、剧作家契诃夫一百五十周年诞辰,百年多来他的作品依旧深深影响人心,他的剧作持续在舞台搬演不辍。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持恒久远?为什么他会被视为现代戏剧的先驱人物?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开始,认识契诃夫的生命与不凡。
PAR / 第214期 / 2010年10月号
《欢乐时光》 精采短篇搬演台湾人情--契诃夫的故事穿越时空
继改编《等待果陀》获得颇佳回响,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吴兴国思考「中西结合」的下一步;他反思:怎么样的剧场形式,怎么样的作品内容,才更能呼应时代、贴近观众内心?他怀想陈映真、黄春明笔下的人情百态,进而追溯影响颇深的根源——契诃夫;适逢契诃夫一百五十年诞辰,一个开辟复合性园区,结合戏剧与生活,透过台湾民众共同记忆,召唤人性温暖关怀的想法,就此诞生。
PAR / 第215期 / 2010年11月号
关於「俄国钢琴乐派」的天才10问
为什么会有「俄国钢琴乐派」呢?那有德国、法国、义大利派吗? 「俄国钢琴乐派」里面一定都是俄国钢琴家吗?这个学派是全世界第一强吗? 近期多位「俄」势力的钢琴家前仆后继访台演出,除了阿胥肯纳吉父子档、齐柏丝坦与戈琛贝尔格母子三人档,还有老将薇莎拉兹、雅布隆丝卡亚与两位新秀库提榭夫与伽佛利佑克,势不可挡!趁此机会,我们也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俄国钢琴乐派」能够人才辈出、称霸乐坛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