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225期 / 2011年09月号

累积创作力量 期待更多新乐章

透过创作,才能累积属於我们的音乐文化!各大乐团每年乐季节目中推出的委约创作质量,自然也是观察在地音乐发展的的指标。新乐季中,NSO与国台交都推出二至三首的国人作品首演,北市国也以新作首演庆祝十月。令人期待未来各团能在这部分加把劲,展演更多国人的乐章。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号

十个面向,让你认识手风琴

手风琴是怎么演变来的?它是不是有很多种类? 它的发声原理和构造是什么?怎么能够有那么大的音量? 还有还有,手风琴的指法和钢琴一样吗? 左撇子或右撇子拉起琴来有没有影响?眼睛瞄不到琴键要怎么弹? 您对手风琴的所有疑问,让十个面向的解析来清楚地回答!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解构《天鹅湖》X贴近经典的五条捷径

不管你懂不懂芭蕾或有没有看过芭蕾,你应该都对《天鹅湖》这出舞剧不陌生——不管是对柴科夫斯基凄美的音乐,或是天鹅舞者优雅动人的纯白舞姿。这出古典芭蕾里经典中的经典,是如何历经时代淬炼,在观众心中留下无可取代的地位?我们又要如何去欣赏这出不朽杰作?透过俄派芭蕾研究者李巧老师的专文引路,让我们踏上了解《天鹅湖》的五条路径……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号

跟著移民走 漂泊天涯唱心声

手风琴实在是个贴近人民的乐器,它并不喜欢演奏专属於王公贵族的宫廷音乐。手风琴弹奏的不是雍容典雅与高贵华丽,而是属於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印象与真实感受。随著辛苦的人民到各处讨生活,手风琴也跟著流浪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成为演奏当地音乐的重要乐器。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成为芭蕾伶娜的代价X 一探芭蕾舞者的职业伤害

透过电影《黑天鹅》,我们看见主角在练习过程中心情沮丧地面对不断的跌倒、脚趾甲断裂……电影的镜头语言总是充满戏剧张力,然而却也反映了舞者某些真实的生活面貌,也揭开了光鲜舞台幕后的面纱:想成为一名完美的芭蕾伶娜,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号

听的人多 学的人少 流泄街头的孤独乐音

不论是源自日本文化的那卡西、来自欧陆/南美的探戈,在台湾还是被视作业余者的乐器。从日据时代的发展至今,两股在台湾的手风琴文化也未传承,反而像两条平行线般各走各的,更让台湾的手风琴师至今还是呈现著「单打独斗」的局面。也许这就是手风琴的孤独与浪漫,手风琴师的流浪宿命吧!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台湾三团精采上阵 国际好手齐聚一堂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台北打击乐节」今年迈入第七届,并更名为「台湾国际打击乐节」於全国扩大举办,邀请国内打击乐团共襄盛举。开幕音乐会仍由朱宗庆打击乐团上场,将演出多首国际名家曲目。两个应邀演出的国内团队是「十方乐集」及「1002打击乐团」,也将分别与国际乐坛的打击乐家合作,展现台湾打击乐的丰富实力。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经典与变奏X《天鹅湖》的八种版本

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自从一八七一年在莫斯科波修瓦剧院演出,也已经有一百卅多年,但事实上今日演出的版本是奠基於一八九五年,由佩堤帕及伊凡诺夫重新编排舞蹈,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基洛夫)剧院演出的版本。许多知名舞团、顶尖编舞家都曾诠释过《天鹅湖》,以下就不同舞团门派推荐舞迷们聆赏各诠释版本,一探芭蕾伶娜/王子的超凡舞技如何缔造经典地位。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日韩展现文化特色 以色列型男默契出击

这次参与TIPC的亚洲团队,有来自韩国的首尔打击乐团、日本的冈田知之打击乐团,以及以色列的皮卡度击乐二重奏(PercaDu)。三组团体都是该国知名度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打击乐团,也都曾受邀参加TIPC演出。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号

简阿忠 玩赏研究又改装 给手风琴一个「家」

手风琴的收藏达人简阿忠,家中的手风琴收藏多达四十几台,有西德、东德、义大利琴,有小巧可爱为儿童、女性专用的手风琴、也有左右手都是按钮的巴扬琴。因为学口琴而与手风琴结缘的他,收琴、玩赏琴、也研究琴,甚至成为台湾少数几位会维修手风琴的师傅。简阿忠的家也是琴友们聚会的交流站,在收藏手风琴的时光当中,简阿忠也同时「收藏」了修琴的经验与同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