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号

打造「文化观光定目剧」 是美意还是扼杀?

去年文建会依据「补助民间推动文化观光定目剧作业要点」挹注总额两千万给全民大剧团、拾艺整合行销、十鼓击乐团和舞铃剧场,以打造文化观光为导向的定目剧码,但一季演出下来,仅有十鼓立於不败,其他三团均票房惨澹。这让人思索,台湾的定目剧发展,到底需要怎样的方向?政府扶植的美意,在配套不足的状况下,是否反而成了扼杀团队生机的利刃?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虔诚坚定 挥洒音符颂赞基督奥迹

梅湘曾说:「我所想要表达的第一个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即天主教信仰真理的存在……因此我部分作品的目的,即是为了阐明天主教信仰的神学真理。」是以,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期间,梅湘透过不同形式的创作来传达其信仰,包括经文歌、管风琴作品、钢琴作品、室内乐、交响乐作品、神剧,以及一部歌剧。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谱写「鸟歌」 羽翼模特儿的红尘知音

无论是对於作曲组师生、演奏者或一般的爱乐大众而言,亲近梅湘的音乐,都是相当新奇的听觉经验。特别是以「鸟歌」为主题的作品,更堪称是前所未有的聆听历程。须完全拔除对於音乐情绪流动的惯性,建立全新的感知思维;且自单一音型、主要素材、旋律线条、乐段发展、乐曲架构、直至深层音乐语境的表露,无一不以「鸟」为核心。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号

历史传统歧异 国家支持、商业走向各自风华

依循著各国政经历史文化的发展,欧美各国的「定目剧」也有不同的定义与经营路线。在欧陆德法两国,公立剧院历史悠久,各省艺术中心更有独特发展特色,其定目剧多为该剧院精采剧码重演,甚至重制新诠。美国则是商业剧场挂帅,只要票房长红,定目剧可以一演多年。英国则介於上述两者之间。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修女安洁莉卡》 朱苔丽美声催泪

在这场曲目宗教意味浓厚的音乐会中,除了可以聆赏梅湘精采的《基督升天》,更可以透过「东方卡拉丝」、女高音朱苔丽的美声,体验浦契尼高人一等的催泪功力。《修女安洁莉卡》这部独幕歌剧,全剧所有角色均为女性,也展现浦契尼在处理女生戏剧性上的功夫。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号

国力推助韩流强力催送 中国崛起市场引人垂涎

这几年来,新崛起的东亚国家积极整合各方文化势力、串联艺文活动与娱乐产业,也为这些现代化亚洲国家带来全新的剧场面貌。其中早早打起文创大旗的韩国,与经济蓬勃兴起的中国,在定目剧演出方面都有引人注目的发展。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鼓动.春之祭」 「击」动心灵的节奏

在NSO的「鼓动.春之祭」音乐会,将随著打击乐的起舞,推送震动人心的节奏!除了有常被并比的斯特拉温斯基《春之祭》与梅湘《被遗忘的奉献》,还有天才击乐家马丁.葛鲁宾格再度来台展技,将演出安倍圭子为六根琴槌创作的《棱镜狂想曲》及作曲家多尔曼的双击乐协奏曲《香料、香水、毒素》。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为痛苦的生命 找到剧场的出口

时间  一月十六日下午 地点  CAFFE' LIBERO   黎焕雄,剧场的模范生,严谨的风格美学实践者。陈俊志,街头的异议分子,忘情浸溺於同志影像的记录。两个性格迥异的创作者,曾在人生二十左右的青黄岁月关头,相遇於淡江大学一隅的社团教室。如今年近中年,生命与创作的轨迹,再次将两人聚合於当年熟悉的黑盒子空间。两个朝不同方向绕行的圆,终於交集,也许并不圆满,但已从棱角中学会原谅。 《台北爸爸,纽约妈妈》,陈俊志费时五年写下的自传小说,横跨两个国度、历经卅年的家族风霜历史。河左岸剧团当年的掌舵人物黎焕雄,读到学弟作品的第三页,便决定将其改编为舞台剧作品。这不只是一个跨领域的合作,也是一次创作上的重逢。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以「乐团」为乐器 挥舞无限乐章

或许是指挥看来容易,又有伟大感,在今日的音乐世界里,学习指挥人数之多,几已达泛滥的程度,甚至可与钢琴相比。但是,全世界的乐团数目,职业与非职业加起来,远比不上钢琴,那么多的指挥何处去?在激烈的竞争下,又如何能脱颖而出,被人注意?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英雄少年接棒 老乐团转变拼生机

近年,国际乐坛在乐团当家指挥或音乐总监的人选上,呈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尤其是许多知名老团,纷纷由廿、三十岁的年轻指挥当家,也造就了一番活泼气象。在这个财政赤字当头、乐团濒临破产边缘的年代,新血的替换让乐团冒著风险,却也是改头换面的一个契机。费心延揽这些年轻指挥,要的莫不是他们的大胆、潜力与创意,期许能藉著擦出的火花冲破低迷的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