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关於武侠电玩音乐的天才十问

电玩音乐会蔚为全球风潮,是票房灵药,不仅引领广大的电玩玩家,悠游在喜爱的电玩场景里,也让一般大众更能亲近音乐。最近,国内也吹起一股武侠电玩音乐会风潮,但武侠是武侠,电玩是电玩,音乐是音乐,这三种要如何交融在一起?就由跨足古典音乐、电影配乐和电玩音乐会的音乐家林奕泛为我们细说分明。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号

无招胜有招 音乐人的侠客情怀 郑立彬 陈树熙

虽说那个在课业压力沉重的年少时代,读武侠小说,就等於一种莫名的罪恶,然而那书中的盖世英雄与侠义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许多人的心中。郑立彬与陈树熙,两人也是从那样的经历走来。一位是西洋交响音乐训练出身的指挥,却一路关心国乐发展;一位是作曲家,却深谙交响乐团的经营,并且也指挥乐团。两人的音乐路看似分歧却又交叠,如今竟在武侠的世界中相遇——郑立彬为台北市立国乐团策划了「武侠系列」演出,其中五月的「侠客行-3D声光环绕音乐会」就由陈树熙一肩挑起作曲、编曲、指挥的大任。 问他们希望以什么样的国乐器当自己的武器?他们竟拿出自己珍藏的洞萧与古琴,像电玩人物一样PK了起来!问他们想要配上什么绝世武功时,却一致放下武器,让音乐留在心中,无招胜有招。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怪到没人性、坏坏惹人爱 为什么导演都爱「他」?

考古团队在二○一二年挖出了理查三世遗骸,他是个惨死於沙场,连棺木、寿服都没有,就被草草埋了的英格兰国王。然而莎士比亚笔下、舞台上那个又怪又坏的大反派,其实和史料里的他大不相同。古今中外,多少演员将其视为里程碑、代表作,使出浑身解数就是要让自己「坏」掉;创作者也在理查身上挥洒各自的想像,揭露灵魂的黑暗面、解放邪恶的负能量。为什么人人都爱理查?为什么如此频繁地看见《理查三世》制作上演?来自英、德、中、法四国名导现身说法,深入探查各有风味、歪邪怪异的多面理查。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舞台上、地底下 一个理查、各自解读

为什么导演都爱他?或许因为(至少在《理查三世》剧中)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也是左右全局的主角,坏得够复杂,於是更迷人;也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被历史定位,又或是说,舞台上的他是个不需要跟现实吻合、好似平行宇宙里的人物,改编空间和幅度依旧宽广;最后,就算一切已水落石出的今天,创作者与观众,还是可以继续以他们的想像,接近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理查。放眼全世界,他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却也同时拥有著很多不同样貌。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反应当下政治现实 不与时代脱节的剧场 英国导演鲁伯特.古尔德的《理查三世》

伦敦阿尔美达剧场二○一六年复排的《理查三世》,由该剧院总监鲁伯特.古尔德执导,并邀到两位重量级明星演员雷夫.范恩斯与凡妮莎.蕾格烈芙主演。由於理查遗骸的出土,也让这位争议君王的面貌更具争议,古尔德此版选择将这一切争议无声地融入舞台美学,墓地的意象从头至尾贯穿全剧,暗示著观众每个阶段的理查剪影其实都只是一步步走向注定的结局;而首演於英国脱欧公投之际,也与当下时局产生对话,让剧场再度扮演映照现实的明镜。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让人又爱又恨的主角 一场庆祝邪恶的派对 德国导演欧斯特麦耶的《理查三世》

由柏林列宁广场剧院制作,艺术总监欧斯特麦耶执导的《理查三世》首演於二○一五年,由该剧院当红演员艾丁格担纲主角理查三世。相信人性本恶的欧斯特麦耶,以「理查之恶,人人有之」为创作出发点,「塑造一个人物,他的坏居然帅到让我高兴、愉悦」,更在剧场中透过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让观众成为理查夺权的「同谋」,如同共同参与一场庆祝邪恶的派对。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两桌四椅的「中式理查」 环球剧场中的阴阳辩证 专访中国导演王晓鹰谈《理查三世》

导演王晓鹰的《理查三世》当年是应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所邀而制作,在「GLOBE to GLOBE—从环球到全球」戏剧节演出,为了在各国竞演中彰显中国特色,他采用中国戏曲元素,更在首演时因布景道具未抵达,反以更简约有力的表演令人惊艳。对理查三世的诠释,王晓鹰说:「我想用一种中国的『阴阳辩证』的方式来处理……他在与其他人物对话的时候,是一个正常的、帅气的、俊朗的,当他做内心独白的时候,就呈现出一种形体的、灵魂的扭曲。」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一步步见证理查夺权 窥探莎翁独特魅力 专访法国剧场导演托马.乔利

今年才卅六岁的剧场导演托马.乔利,是法国剧坛备受瞩目的「金童」,能演能导,曾以长达十八小时却热力十足的莎剧《亨利六世》风靡法国观众。四月中他将带来二○一五年的作品《理查三世》,他说:「十六世纪的莎剧告诉我们:人心惶惶的社会环境如何加速暴君的诞生。今日,这个现象仍未改变,所以我想要透过舞台演绎提醒当代观众。」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台湾国乐新势力 迈向世界的进行式

想到学音乐,第一个联想是的画面是什么?钢琴、小提琴、管弦乐团或是音乐教室里的贝多芬石膏像?即使国乐的历史不亚於西洋音乐,但长久以来全盘接受外来的音乐训练之后,自信心也逐渐薄弱。 然而国乐界近年来的发展却一洗阴霾——独奏家技术与品味提升、作曲家从国乐声响与技法找到新素材、年轻指挥在国际大赛大放异彩,还有爱乐人口的关注与暴增,在在显示国乐领域充沛的能量。不管从乐器改良、音乐编创到表演形式,都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相较於西洋音乐的稳定,国乐界的活跃已非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式。 除却了庙堂阵头的形象,国乐并非脱去传统外衣,而是将传统变成珠宝,装饰在最重要的位置。你无法忽视它的闪耀光芒,因为这股国乐的新势力,已朝您席卷而来!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号

唐山过台湾 扎根在地展望世界 台湾国乐现况与趋势观察

解严前,国乐与西乐各自发展,今日舞台上西乐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与国乐团携手合作已成常例,屡见成功跨越的作品。生命经验与生息之地连结后的在地取材与取才的发展,逐渐呈现台湾国乐的独特风景,演出曲目多元、大陆作品不再独领风骚。新世纪台湾国乐创作展演积累的成果,不仅是台湾音乐史必须铭记的一页,更将展现对世界文化有既深且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