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沉浸体验 让观众惊喜、让产业欢喜? 访「惊喜制造」陈心龙与「进港浪制作」洪唯尧
近年来,「沉浸式剧场」成为表演艺术界的热门关键字,也吸引新的观众群。沉浸体验的热门,似乎也反映现代科技社会高度线上与虚拟化后,参与者对於体感的复返需求,不只是要购买经验,更期待著体验强化,让沉浸娱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实境乐园。而当本即结合灯光、音乐、舞台与文本等表演媒材的剧场亦一起沉浸,是否能为尚无法产业化的表演艺术界找到新的生机?剧场是否能乘著沉浸式体验的旋风,让艺术和娱乐商业结合?就此提问,便不得不将眼光投注向体验设计公司「惊喜制造」陈心龙与剧场团体「进港浪制作」洪唯尧近年的合作。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持续沉浸 探看新的可能 白开水剧团「玩戏空间」与LORE Taipei《Snow X Seven Deadly Sins》
沉浸、参与、体验,已成为新颖的非典型演出关键词,且为剧场创作打开产业商机,如《明日俱乐部》、《微醺大饭店》、《来生签证》《六月》等,结合不同领域的型态,持续开发与媒合内容,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而除了前述作品,高雄白开水剧团的「玩戏空间」系列与酒吧LORE Taipei制作的《Snow X Seven Deadly Sins》,也提供另类的沉浸体验……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打造品牌力 让表演艺术产业化 故事工厂搭建桥梁 《大家都想做音乐剧!》启动长销式演出
将进行长达1个月长销式演出的《大家都想做音乐剧!》,是在故事工厂执行长林佳锋的幕后推动与媒合投资方之下达成的。林佳锋看出该剧潜力,兼具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与疗愈性,而有市场化的可能,他希望能把这部作品带给更多观众,而这次的制作经验,也让他再度体认到打造品牌力的必要性,剧场必须透过更多管道与观众接触沟通,才可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制作人在亚洲
亚洲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孕育出多样的民族与丰沛的文化。然而长久以来,即使身在亚洲,我们忽略了这里仍有未知之地亟待被探索。台湾在解严后的90年代,即有表演艺术领域前辈肇始亚洲交流,艺术家、表演团队则接续在后,乃至近年以制作人/策展人为对象的交流组织、活动、工作坊日益增加,也获得各方重视。 从制作人端发起的频繁交流,究竟会为剧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些横向串连的合作,又是如何思考资源整合,为制作人带来了何种深刻的国际交流、制作激荡及文化冲击等刺激?本专题特邀独立制作人蓝贝芝、高翊恺、陈汗青、王序平,分享他们曾参与其中的经验及激荡出的相异火花。 为了探寻亚太制作人才发展的下一步,我们也专访了近年积极搭建起亚洲桥梁的场馆,进一步探问机构如何与独立制作人建立伙伴关系,又是如何以亚太制作人才为对象,展开短期密集交流,藉由共同孵育区域创作,发展专业制作人制度和制作系统。此些不同规模的网络、平台,都可能导致表演艺术领域的制作生态出现明显变化,也让我们期待此些制作人们将如何与创作者携手,孕育出亚洲的新叙事。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重新观看当代亚洲样貌
「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於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你确定,我们现在正在看「同一页」吗?
「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於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制作人聚会,成为分摊烦恼、思考未来的充电站
「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於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制作人跨国结盟,打造线上平台带独立艺术家突围
「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於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当独立制作人进入场馆,串连亚洲:我们结合不再只为了生产
「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於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我们如何思考「亚洲连结」? 访ACPC亚洲入选制作人
由国家两厅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 Singapore)、韩国国立剧场(National Theater of Korea, South Korea)及日本东京艺术剧场(Tokyo Metropolitan Theatre, Japan)4大场馆携手规划的「亚洲连结:制作人工作坊」(Asia Connection: Producers Camp,简称ACPC)於2021年8月底展开。经4馆讨论及遴选后,共有8国、16位表演艺术领域制作人入选。在「亚洲连结」为前题下,本刊专访来自台湾、泰国、印尼、越南等4位入选者。透过他们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制作计画,试图了解亚洲4国制作人发展现况,以及他们如何跨出国门,寻求连结资源网络的制作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