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真假绝代 华丽转「声」
西洋古典音乐史上,炫技的名家与明星歌者以十九世纪的协奏曲与歌剧作品为最,这类曲目讲究大编制、大场面、炫技等要素,在当时蔚为风潮。即便在今日,这些十九世纪的音乐作品仍是舞台上历久不衰的经典,而演绎这些作品时展现的惊人技艺,也使之成为古典音乐中的明星。然而但回到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歌剧及协奏曲的起点,协奏曲尚未发展为炫技取向,器乐独奏家自然少了些明星光芒,那么最早的古典音乐明星,应该属於阉伶了。 电影《绝代艳姬》重现当时阉伶的风华,却也描述在光鲜亮丽外表之下的残酷。随著时代的进步,这种不人道的方式终究成为历史,但在近半世纪古乐兴起,巴洛克歌剧再次复兴重回音乐舞台,阉伶虽然无法重回舞台,却让假声男高音异军突起。媲美阉伶的极广音域及精致唯美之嗓音,来自法国的菲利普.贾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即为当代之翘楚。趁著这位巨星的到来,我们近身了解他的魅力、邀请国内假声男高音李文智与音域相近的次女高音翁若佩对谈,并且揭开阉伶的神秘面纱,让您一探绝代的真声假声,如何华丽转「声」!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天籁男声 跨性别的无限魅力 假声男高音的过去与未来
假声男高音的崛起,与「阉伶」的曲目有直接关系。原本为教会服务的「阉伶」,在十七世纪初歌剧兴起时,一跃成为娱乐产业中的明星,许多歌剧作曲家纷纷为他们打造华丽咏叹调。十八世纪后阉伶风潮退烧,但在十九世纪后半又掀起对巴洛克的好奇,於是「假声男高音」顺势崛起,成为当今欧洲乐坛在演出巴洛克声乐作品时的第一选择。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假声男高音贾洛斯基 闪亮的王子 当代的艳姬
天使般的纯净歌声、魔鬼般的眩人技巧,现年四十二岁的假声男高音菲利普.贾洛斯基,以精湛歌艺征服各地乐迷的耳朵。音乐学习起步较晚的他,因缘际会遇到伯乐与优秀的老师,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原本尖锐、细小脆弱的高音慢慢增厚、圆润,终成今日舞台上闪亮的王子、当代的艳姬……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最新专辑介绍 天籁之音 穿越古乐美声
天使般的纯净歌声、魔鬼般的眩人技巧,现年四十二岁的假声男高音菲利普.贾洛斯基,以精湛歌艺征服各地乐迷的耳朵。音乐学习起步较晚的他,因缘际会遇到伯乐与优秀的老师,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原本尖锐、细小脆弱的高音慢慢增厚、圆润,终成今日舞台上闪亮的王子、当代的艳姬……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真声!假声?男生!女生? 台上见真章 李文智 翁若佩
「我高中时吹小号。」 「我高中时吹长号。」 「我从小被『逼』著学钢琴。」 「我从小乖乖学钢琴。」 「我小时候唱童声,女生声部人少,妈妈就安排我去补人。」 「我则是哪里缺声部,就去哪里支援。」 「我当兵时是海军乐队,练习室后面就是舰艇引擎,长时间在那儿练小号,也把我的肺活量练得大一点。」 「我记得后来在美国念书,他有一次穿海军出来,那根本就是《蝴蝶夫人》的男主角平克顿!」 一位是假声男高音,一位是次女高音,李文智和翁若佩自小共通的地方还真不少——都是声乐家、都进琵琶第音乐学院(Peabody Institute)进修、一个毕业后另一个转到同一位老师名下学习。在专业领域上,两人因为音域的关系可能互抢角色;在私下,年长与年轻不是绝对,而是认识已久才相认的远房阿姨与外甥。他们的舞台故事与其是对谈,却更像信手拈来的人生,让我们更贴近歌剧世界。那一搭一唱、一笑一颦,宛如看见当年在教会里,那两个随时伸出援手的美丽天使。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关於假声男高音的天才十问
都说假声男高音与「阉伶」有关,到底什么是「阉伶」? 为什么会有「阉伶」这一行?跟中国的太监有什么差别? 要成为一个好的阉伶,有什么条件呢? 每一个男生都可以训练成为假声男高音吗? 在现代,为什么还要听假声男高音搭配古乐器演出呢? 趁著假声男高音贾洛斯基与阿塔瑟斯古乐合奏团即将到访,我们特邀国内知名假声男高音李文智开讲,带我们认识这音质独特、技巧超凡又跨越性别生理藩篱的歌唱艺术……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粹金之声」 穿越华丽的巴洛克 假声男高音贾洛斯基与阿塔瑟斯古乐合奏团
由假声男高音贾洛斯基、柔音提琴家Christine Plubeau、长颈鲁特琴家Claire Antonini、大键琴家Yoko Nakamura等多位古乐演奏家组成的阿塔瑟斯古乐合奏团,可说是欧洲最红的巴洛克乐团,演出曲目几乎涵盖所有巴洛克作曲家的器乐曲及声乐与器乐的乐曲。这回与贾洛斯基联袂访台演出「粹金之声」音乐会,将演出拿手的巴洛克乐曲,包括台湾罕见的韦瓦第与韩德尔歌剧中的咏叹调。
PAR / 第325期 / 2020年01月号
开箱创作者的「未竟之室」
在日本纪录片《住持的辞世体验》(2017)中,有一项死亡练习。 住持根本一彻问了三个问题: 「如果只能留下三样东西,那会是什么?」 (请分别写在三张纸上) 「接下来,请写出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三个人。」 (请分别写在三张纸上,可以写自己。) 「最后,请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或是已经做了,想持续进行的事。」 (请分别写在三张纸上) 现在,你有了九张纸条。 请先选出三张,揉烂后丢掉。 从剩下的六张纸条,再选出三张,选完后丢掉。 剩下的三张,再挑出两张丢掉。 现在只剩下一张,把这张丢掉。 现在你失去一切。 「这就是死亡。」根本一彻说。 「你想过自己的死亡吗?」 「在这九张纸上,你会写下什么?」 「在你的『未竟之室』里,你想留给后世的遗产是什么?」 在里米尼纪录剧团导演史蒂芬.凯吉《未竟之室》中,他的问题清单不只以上问题,这位记者出身的剧场人,从真人真事建构出八座无人的「廿一世纪陵墓」,他从死亡那里借得权威,讲述不只八位受访者,也指涉了我们每个人都将遭遇的历史。 在《未竟之室》来台前夕,让我们先开箱史蒂芬.凯吉,与台湾创作者林芳宜、林宜瑾、董怡芬、林玟圻Ctwo、日京江羽人的「未竟之室」,也试著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在失去一切之前。
PAR / 第325期 / 2020年01月号
里米尼纪录剧团导演史蒂芬.凯吉 在房间里,让我们一起思索死亡
你想过死亡吗?你想过当你离世之后,你留下的各种物件,将如何诉说你这个人的一生?继《遥感城市—台北》之后,里米尼纪录剧团导演史蒂芬.凯吉将再访台北,带来《未竟之室》,打造八个房间,透过八个人物的人生物件,让观众聆听他们对死亡的想法,同时思索「死亡」这件事。我们也邀请了史蒂芬.凯吉参与这次的开箱企画,与读者分享那些可用来叙述他生命点滴的私密物件。
PAR / 第325期 / 2020年01月号
史蒂芬.凯吉的五个物件
你想过死亡吗?你想过当你离世之后,你留下的各种物件,将如何诉说你这个人的一生?继《遥感城市—台北》之后,里米尼纪录剧团导演史蒂芬.凯吉将再访台北,带来《未竟之室》,打造八个房间,透过八个人物的人生物件,让观众聆听他们对死亡的想法,同时思索「死亡」这件事。我们也邀请了史蒂芬.凯吉参与这次的开箱企画,与读者分享那些可用来叙述他生命点滴的私密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