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29期 / 2020年05月号

王奕盛 就是不想被定型

在主修舞台设计的背景上,王奕盛将影像当作「光」一般思考,让它与空间完美结合,从剧场到商业舞台,他的光影设计跨足多种领域。对於自己的风格,他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很幸运,因为不会局限在某个领域,所以可以自由创作;另一方面有趣的是,自己刻意花几年想培养一种风格,但一旦建立后却反而讨厌被定型。而在繁忙的工作外,双鱼座的他却有著一颗少女心:爱追日韩剧、喜欢碎花衬衫,还有满桌子的钢弹、哥吉拉、超人力霸王模型……王奕盛得意地说:「他们都在保护我!」

PAR / 第329期 / 2020年05月号

廖小子 整理是我的艺术

说起廖小子的设计,常听到的形容词是「很台」,但却又有著独特的美感,熟悉又疏离。小子的作品元素常取材自生活角落,他说,街头上的东西看久了其实很有趣,并非不存在所谓的美感,而是美感没被雕琢出来,「将自己生活周遭的观察转译后带入作品,是一个『找不完』的过程。就像在淘金一样,要是没经过淘洗的过程,这一切可能就是大家眼中的废土,可是如果我在里头找到一两颗金子,那就是附加价值啦!」小子笑说。

PAR / 第329期 / 2020年05月号

陈歆翰 在声音里打磨出自己

陈歆翰是近年炙手可热的戏曲编腔/乐师之一,去年以三部风格与题材迥异的作品同时入围传艺金曲奖最佳音乐设计奖。跟著周以谦与刘文亮两位老师的脚步,他踏进歌仔戏的世界。恩师刘文亮的骤逝让他一夜长大,因为唐美云老师的信任与惜才,他在「一年四场大戏」、「前进国家戏剧院」等考验下,渐渐磨出声音的形状。陈歆翰说,他在替唐美云歌仔戏团写的歌里都有意识地放入、或化用刘文亮老师过去的创作,让老师用另一种方式活在他最爱的歌仔戏里,也像埋下彩蛋,私藏「戏迷」才懂的梗……

PAR / 第329期 / 2020年05月号

张 从诗中画里寻索灵光

从高中开始作曲的张芊A自剖近期创意的来处,多是肢体、图像,还有自己喜爱的、满溢著画面感的中国古典诗词,他让自己「浸」在这些画面中,感受、体会,最后生成的音符未必是具象的描绘,却化成属於他的特色音声。「对了,我最近还开始尝试画立体的图。」他翻出笔记本中一个类似锥状体,却又不全然是锥状体的插图。奇特的勾勒不禁让人会感到:如果说是什么能让张的灵魂不断成长,应该就是从那持续新增的维度中,透进来的视野与灵光。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艺术家的成长处方笺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人从来都无法以绝对的自我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变成绝对的自我,有人迟钝,有人更洞明,但无一不是自己的方式。 人人都背负著诞生之时的残余,背负著来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壳,直到生命的终点。很多人都未能成人,只能继续做青蛙、蜥蜴、蚂蚁之辈。有些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然而每个人都是大自然向人投出的一掷。所有的人都拥有同一个起源和母亲,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 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每个人所能诠释的,只有他自己。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德米安:旁徨少年时》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二○二○年跨过四分之一,路途有太阳,有下雨,有瘟疫。 本期以「成长处方」窥看五位跨世代艺术家的自我征途,也期能以此来敬那些半人半鱼,依然努力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理想的人,敬那些在风雨、在深渊中依然努力奔向目的地的人,敬那些稍事休息安静蓄积更强大能量的人。 敬那些尽管害怕,依然摧毁恐惧的墙,一次又一次成长的人。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标志自我的成长:通过仪式与成年礼

在很多社会中,只有通过成年礼之后的人才会被认定为成年人,他们将成年礼视为生命周期中相当关键的仪式,是一种脱离儿童状态的生命仪礼;成年礼标志了一个有潜力的个人如何被社会真正接纳,并被期待能赋予一定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说,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用「通过仪式」来指称成年礼,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仪式?而参与成年礼的人们又都「通过」了什么?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跨世代艺术家群像 从「四年级」到「八年级」 他们的人生Q & A 高辰 王连晟 布拉瑞扬 郑嘉音 纪蔚然

关於艺术这条路,他们有的刚自起点出发不久,志气昂扬,兴致盎然;有的是走至中途,回首感怀深刻,前望兢兢业业;有的是走过千帆,放下后更登自在……从从「四年级」到「八年级」,人生总有起伏卡关,也有豁然开朗,创作的「成年礼」会在哪一刻发生,暗黑的恐惧何时迎面袭来,且让这五位艺术家,藉著快问快答(或者慢答),分享那些梦想、偶像、期待、恐惧、未竟之事……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八年级 高辰 家人是永远的羁绊 最爱诚实面对自己

才廿六岁的高辰,已是布拉瑞扬舞团最资深的舞者,台上风姿百变的他,台下却是拥有家人满满宠爱的「公主」,也因为家人的爱,他最怕辜负家人、让家人担心,於是拼命努力、想证明父母对自己的栽培是正确的。看似幸福的人生,过不去的总是情关,但也因为家人给他的爱,让高辰长成了一个温暖且乐观的人,他总是坦荡荡地哭,伤心得理所当然,该哭就哭,该脆弱就脆弱,从不装酷。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七年级 王连晟 只有自己懂的艺术路 讨厌重复追求幽默

资讯工程背景出身的王连晟,自称是被大潮流推啊推著走上了艺术之路,跟其他感性至上的艺术家不同,他眼中看出去的是个感官被弭平的世界,在那里,一切蕴含公式、数据、代码,井然有序。他作为创作者的成长处方是不重复自己,他说:「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人工智能无法复制,或找到运作方式的。基於这样的原则,我接受每个作品都要遭遇瓶颈或挫折,每件东西应该都没办法从我过去的经验、思考脉络、创作方法提取,那当然会是新的挑战。」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六年级 布拉瑞扬 返身探问「我是谁」 认真生活长出舞来

五年前的二月廿七、廿八日,布拉瑞扬舞团於台东糖厂一幢黑色库房「开门」,那两天,也是布拉瑞扬作为创作者「长大成人」的通过仪式。从小备受呵护的他,舞蹈人生一路走来不断被长辈、老师照顾,直到创立舞团「成为家长」,他才真的「长大」,与舞者一起找回「自己」,从生活中挖出创作。阶段性总结舞团五周年心路历程的新作《没有害怕太阳和下雨》因肺炎疫情而延期,但舞者们依然持续训练、持续跑步,创作如绕跑山路,一圈一圈地,过程不只有自己,有太阳,有下雨,有风险,有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