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两厅院「不(只)在剧场」计画广发英雄帖 疫情催化下,找寻未来剧场的样貌

面对上半年国内外节目被迫取消或改期的冲击,国家两厅院因此获得缓下脚步的喘息机会,整合资源,投入走期长达半年,实验性高的方向性计画「不(只)在剧场」。由「跨媒介」、「跨现场」与「跨领域」的指标概念延伸,此计画分为两部分进行:一为表演艺术创作者与各式领域专业人士携手,扩大探索剧场可能的四档委托创作;另一部分则是期待拓展观众光谱,开放大众主动提案竞选的网路徵件活动。企盼透过集思广益,探寻出未来剧场的面貌。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英国 争取援助、创意开发 表演产业积极救亡图存

在这段疫情期间,英国的表演艺术产业所受的打击,更胜於其他产业,包括国会议员、产业业者都纷纷提出请愿书,期盼政府出手,以避免英国表演艺术这个具全球代表性的产业因疫情而衰落。许多剧院、剧团在此中苦撑,甚至用去过半的储备资源,而剧院产业的代表——伦敦西区也积极寻求重启,但最快要到八月才能开放。与此同时,业界人士不只为产业的生存忙碌奔波,创作上也不断尝试各种「远距」的可能性,或制作广播剧,或制作线上演出与线上艺术节,努力不懈,期盼度过难关!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美国 震开社会的裂隙 艺术生态改造的契机?

武汉肺炎确诊与死亡人数不断攀高,城市解封之日遥遥无期,各地如烽火般此起彼落的种族歧视事件抗议活动……在近百年未见的高失业率中,不知何时能演出的表演艺术界,除了痴痴等待不知何时可以开门的场馆,也只能用创意让Shows继续go on,透过线上演出拉住观众;而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风潮下,人们开始反省社会制度,对表演艺术界来说也是重新思考、探求改变的契机……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德国 联邦政府的「文化重启」 不补贴艺术家的振兴方案?

为协助因疫情停摆的艺文界尽快恢复营运,德国联邦政府推出了「文化重启」方案,预计投入约十亿欧元对艺文领域进行经济振兴。但其政策逻辑是「先确保各类机构,艺术家的工作机会便也就保障了」,而独立艺术家还是只能适用「第二失业金」制度,而此制度实际上涵盖的人数仅有总数的20%,所能提供的金额甚至难以满足最底限的生活所需。为此艺术家相关组织也串连连署、发起抗议,要求联邦政府修改当前的「文化重启」方案,重要的是将对独立个体的艺文工作者的援助纳入。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法国 疫情突显结构性膨胀 「迫切结盟」划开想像

面对前途未卜的后疫情时代,法国艺术家不会坐以待毙,反而更积极寻找出路、甚至是瘟疫带给当代社会的警示。或是以剧场创意加入示威,为医护也为表演艺术界发声,或是藉此机会反省剧场演出供需失调的现况,重新考量制作与策展模式,也有艺术家选择透过在地深耕和走入民间的方式展开创作,更接地气……无论是创作者或文化机构,法国艺文界企图透过文化软实力,带领民众走过伤痛与无奈,在不确定的氛围之中点燃希望火花,化危机为转机。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荷兰 智慧封城至逐步解封 迅速应变让艺术不止步

从三月中封城到逐步解封,可看到荷兰企画团队和艺术家呈现强大的社会韧性和创造力,透过数位方式传送艺术,运用现场直播、限时播出、专访等持续与观众互动,也透过募款机制寻求收入来源。目前的规定,六月份场馆内仅限卅人,七月份使视情况可提升至一百人,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下,演出可能将朝向现场与线上同时呈现……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日本 现实如荒诞派戏剧 剧场「物理性对峙」的难题

在回避「密闭、密集、密接」空间的防疫原则下,日本的室内场馆首当其冲,表演场地立刻关闭,排演多时或早已进入宣传、售票阶段的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名导平田织佐以彷佛正在上演一出「荒诞派戏剧」来形容这场巨变。政府虽有纾困方案,但申请繁琐条件严苛,团队只好一边申请,一边对外募资求援。不能现场演出,剧场创作者也未停下脚步,甚至发展出「ZOOM戏剧」这种线上新表演型态。而灾难也刺激著创作者的思考,新的戏剧思潮正在创生……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韩国 新辟数位内容战场 资源分配争议延烧

随著近年来线上直播技术和数位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表演艺术节目的线上化,彷佛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一帖解药,但临场感缺乏,制作水准参差不齐,难以吸引观众付费买单,为此学界与产业界积极联手,期望将虚拟实境(VR)技术运用於线上节目制播工作。另一方面,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陆续颁布了群众募资、线上节目制播、场馆租金补贴等多项紧急补助方案,但看似出手大方,却又分配不均,以致资源分配争议持续延烧。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北京 解封又再封 演艺寒冬穿越酷暑直入北极

六月初,中国各地陆续解封,表演艺术逐渐重回生活的节奏中,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剧场有条件地开放,让沉闷许久的人心有了盼头。只可惜,新发地市场的群聚确诊又把北京打回原形,北京演艺界的寒冬怕是穿越酷暑直达北极了。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武汉 线上同步演出成趋势 酝酿功力等著「报复性演出」

一月廿三日封城、四月八日解封,但武汉的表演艺术产业依然举步维艰,各演出场馆的官方网站,看到的仍是「演出取消」及「退票」告示。公立院团透过直播演出,也预计未来发展线上线下同步的收费观赏机制。小型空间可以开门,首场不售票演出让憋久了的乐迷一吐郁闷,但场地经营者也须步步为营,小心试探。久未演出让表演功力荒疏,演员也需要找回舞台感,湖北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衷心期盼:「只要政府打开这扇门,我们的报复性演出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