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李贞葳 宅在家 耍废只是梦一场?

去年一整年中,客席舞者邀约不断、作品也巡演不断的李贞葳,只有大约十周时间能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家,在比国宣布封城后,她反而觉得得到了喘息。一开始耍废了一星期,认真做的只有为植物浇水,但「虽然我自己停止了,但世界没有停止,社会其实也没有真的停止,大家开始找到方法在线上工作之后,事情又开始一件一件进来。」教Gaga课程、编舞……耍废,只是一场梦吧?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杨宜霖 从「复制」的亲子浪漫 到「热线谘商诗」的法式纾困文化

旅法剧场与影像表演者杨宜霖在长达五十七天的居家隔离期中,寻找著居家创作与陪伴家庭的平衡。她与孩子合作「复制名画」的趣味拍摄,像是进行全家一起的艺术教育创作课。她也邀儿女协助拍摄「互动式童话」影片,取代因应疫情无法进社区或民众家中的故事剧场演出,让学龄的儿女也能参与并认识母亲的另一个角色。疫情之下,杨宜霖的创作旅程不曾停歇,持续著,等待春来之时的惊蛰……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黄致凯 花草虫鱼围绕 我家剧场不打烊

莳花喂鱼是黄致凯每日工作前的必修功课,但他可不是扮扮家家酒搞搞小确幸,而是以专业态度面对,不管是养鱼或种花,皆能说出种种道理、各样讲究,家里简直就是个「生态剧场」,在儿女相伴下,日日都有「戏」。总说自己个性急躁的黄致凯,也是试著在这些繁琐的过程中放慢脚步、洞察世事。疫情下演出停歇,但他心念一转:虽然剧场不是老百姓生活必须,虽然自己如此渺小,但期待可以透过作品,带给大家安定的力量。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赖玟君 带一座森林出门,气味是我的护身符

演出停摆后,赖玟君(亮亮)把当作兴趣的「精油芳疗」变成了生活依赖。她总是透过芳香进行她的「演前仪式」,让气味沾附在演出的每一个角落,摸一次所有的道具,向它们说:「一起加油!」,然后边摸边把台词全部念一次。身为「神木系」女子,她习惯使用安息香、薰衣草等,像随身带著一座森林移动,由此慢慢找回生活的节奏,安定身心,在这个疫情困境中,思考下一步的解套方式。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撑开想像 #抒情诗 当石头正在病中

从私己之病到公众之病,其中的界线分寸,我们摸著石头走桥过河。天病了,有雷雨,云落红。但我们还可以在屋内捻一盏灯,炖一锅汤,读一首诗,到老以前,专一致志地祝福某个好人,要一生健康,一生平安。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支撑现实 #非虚构写作 肺炎与吹水

《武汉封城日记》就像一场在酒吧里的吹水大会,它很沉重,伴随死亡如沼泽般往下的引力,但它的形式及其被审查过的经验,使它的阅读经验变得飘浮而失重,像个气球朝向一个疑真似假的阴天飞去。如果真假并不重要,我唯一能在意的就只能是我在阅读时接收了什么,我该如何作出反应。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剧场人说 冬季,那么热,这么久

一六二三年,莎士比亚写的《冬天的故事》出版,从一六一一年首演起就被认为是个喜剧。但卅年后在瘟疫蔓行里重读,深深感到当年其实被骗了,人生哪里这么轻巧,每一步都扎心,凡走过覆水难收。但凛冬里,我们更需要见证奇迹的故事,让日子不那么艰难,还怀著希望继续相信咬牙活著很值得。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剧场人说 我们要的不是更快,而是更慢

或许我们可以从卡尔维诺随手拈来众多文学缪思例子解读到,「准」涉及到一个人的基础素养和眼界的形成。程砚秋视表演为一门学问,强调演员的基本训练,手眼身法步,眼神有表达媚、醉、笑等情绪的可能,身段进退起落有形成美姿的韵味。梅兰芳念兹在兹,在训练里头提醒鉴别力培养的重要,要懂得辨别精、粗、美、恶,长见识,让眼界变得敏锐,手艺才能提升。如此,我们便可以明白,余叔岩刻苦钻研的训练,巴伦波英反覆排练和修正,如此花费时间、心力,正欲抵达和为我们开展,一场美的飨宴。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剧场人说 末日将临,人生如此荒谬

岸田国士是日本「新剧」的代表剧作家,书写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剧本、小说、剧评、散文等。我对日本明治、大正与昭和时代的老作家很陌生,本来以为岸田国士是个「化石」作家,不过,去年我第一次看了他的剧本,「哇!太有趣了!」才开启我阅读他的作品之旅。

PAR / 第330期 / 2020年06月号

岸田国士剧本选摘 《面包铺文六的思考》

人物: 文六   55岁 阿清   文六之妻 45岁 廉太   文六之子  23岁 小近   文六之女 17岁 常吉   徒弟  16岁 京作   寄宿人  42岁 万籁   新闻记者  38岁 时间:大正X十X年的冬天 场所:首都的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