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32期 / 2020年08月号
台湾国乐团 新任总监出线 传统中创新局
这个新乐季,随著新任音乐总监江靖波的出线,台湾国乐团也将迎来新的未来风景。秉持为年轻音乐家搭建展演平台的精神,今年的器乐新秀大赛以「扬琴」为主题,将在八月登场。另外,在展现台湾族群多元风貌上,也将有数场音乐会接续上场。而压轴的音乐总监专题音乐会也正在规划中,令乐迷期待能够从中一探乐团的未来走向。
PAR / 第332期 / 2020年08月号
高雄市交响乐团、高雄市国乐团 当传统遇见现代 南方热情不停歇
随著疫情趋缓,南台湾的音乐热情也重新加温,高雄市交响乐团与高雄市国乐团都推出各类型的音乐会以回应乐迷期待。王海玲、朱宗庆打击乐团、曾宇谦都将各自与KCO、KSO合作特色演出,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艺术总监简文彬更将首度与KCO合作,带来多位作曲家为笙与管风琴创作的作品。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解封!? 容「疫」挑战 大未来!
病毒袭卷持续/过后,表演艺术圈将迎来什么风景? 剧院/艺术家将如何应对冠状时代观演习惯转变的机会与挑战? 近未来的表演艺术将会是什么模样?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当前困境、近期挑战、启动未来…… 「疫常状态」下的10个可能
随著国内连续多日无确认案例、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展开「防疫新生活运动」,台湾似乎也迎来了「后疫情时代」。本刊整理出十个现象观察,一探面对疫情期间因故取消现场演出、暂缓合作计画、收入骤减的表演艺术界,在此时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当下与未来?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瘟疫可以是「危」,也可以是「机」 这只黑天鹅 加速「新常态」的降临
二○二○年这次全世界大瘟疫,规模虽然大,但这不是历史上呼吸系统疫症的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它不会让表演艺术消失,但它会加速这艺术行业原本就要发生的转变。将历史上其他疫情一样,它是个加速器,让要旧的加快消失,新的加快来临。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面对脆弱体质 汲取经验、打底优化
疫情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剧烈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情势受到的影响,也连带牵动艺术发展。疫情让表演艺术脆弱的体质更加突显,此刻不能被动等待国际疫情的平息,而要打好基础、优化体质,才是永续、长久经营的良方。未来该如何调整因应以承担大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何从此次重创中汲取经验,更是每个团队、每位艺术工作者应积极面对的课题。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以戏振兴,逆光出航
企业受疫情影响营收,势必减少捐助,况且疫情究竟何时结束,结束亦不等同解封,未来的情况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即使如此,明年基金会的制作除国内节目外,春季后,中国大陆和欧美的巡回演出亦将如期进行——我认为政治、疫情都是一时的,我们无法因为讨厌的人和体制,就「放弃使用筷子」。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以不变应万变 绝非后COVID-19时代生存之道
在面对人类未来重大议题时,「娱乐化」的表演艺术只能苍白无力地退居侧台,「娱乐到死」决不是艺术家们的职志,更不该是投入这行业所怀抱的愿景,可确定的是,某些团体或区块的坍塌是避免不了的,表演艺术生态也将面临改变,也更加地需要改变……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困顿之中,光之所在
在瘟疫过后,「如何将人聚集到剧场」将不再是「未来剧场生态」首要议题。为了创造无可取代的价值,扩散艺术的当务之急是,让表演不再只有固定的呈现、观看、及参与方式,让艺术家、观众於各类平台空间共衍共生。让表演艺术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虽非民生必需品,却是困顿中,光之所在。
PAR / 第331期 / 2020年07月号
「后疫情」仍过於乐观 须学习与病毒共处
存在主义的盛行来自二战之后人活在这个世界的脆弱与孤独,并对当时的文明世界重新理解;而COVID-19对於人类文明的冲击,会否显现在剧本、或其他创作、思想之上?在这之前,先会影响到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划,进而产生生存的惶恐、生命的重整,会否再引发另一种存在主义或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