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203期 / 2009年11月号

东风何时起?

NSO过往几年的歌剧制作展现了另一种可能,也显露出国内亟需「歌剧产业」的困境,而北市交的《玛侬.雷斯考》以一都会型交响乐团之力,奋力端出不输欧美水平的歌剧制作,再看从《诺玛》到《玛侬.雷斯考》,我们震慑於义大利歌剧院所培养出的朱苔丽,同时也不禁要问,国内优秀的年轻歌者该何去何从?曾经昙花一现的歌剧工作坊、大师班,都不足取代一个持续性的制度。

PAR / 第203期 / 2009年11月号

两次的教训

《奥塞罗》,犯的错是我生病了,让自己过於劳累,没有警觉到体力的透支,一般,这是不可告人的错。我得在这说,《傻瓜村》是我大意加太大意,连剧本都没有仔细地看过,光凭多年以前看过一次的记忆,就答应演出了,而且排戏时间不到一个月。加上这个剧本,我们莫名其妙地,没有小心地,就认为它会是一个很容易就讨好的剧本。其实不然……

PAR / 第200期 / 2009年08月号

被忽略的无形能量

当李安成为台湾电影界的光荣时,不知国内电影人是否注意到了李安电影的用乐?……西部牛仔的《断背山》里铿锵清亮吉他声,听似随意拨弄却一两个小节即显出荒野中的落寞孤寂,而《卧虎藏龙》既然要说武侠故事,当然得找来理解武侠小说的作曲家――谭盾。国内也曾经拥有过张弘毅、陈扬这些绝佳的电影音乐创作者,但制作者愿不愿意提整各项经费的比例、让他们有发挥的机会?

PAR / 第194期 / 2009年02月号

一场光洁姣美的舞宴

「组合语言舞团」二○○八年十五周年的公演,以「日光玉」为主题谨慎地从旧作中选出两支舞作重制与一支新舞作的方式,汇聚组合成清新雅致的经典制作。这三支舞作分别是艺术总监杨桂娟及姚淑芬、林文中等不同世代、不同思维的编舞家,共同以不落幕的日光精神,共振出一场光洁姣美的舞宴。

PAR / 第195期 / 2009年03月号

就地取材的便利性与艺术性 谭盾作品〈地图〉与〈纸乐〉观后

谭盾的作品每每有极打动人的部分,但动人的部分往往也是「既有的素材」——亦即原本就存在历史时空中的无形文化宝藏,谭盾将这些宝藏从深山远水带到现代世界来,他想以西方技法编织一袭缝缀著宝藏的华美大袍,以赢得巧手裁缝之名――他的确也得到了……。

PAR / 第195期 / 2009年03月号

戴著安全帽理性起舞 回看二○○八年的周书毅

想要写这么一篇文章,是因为周书毅在过去的这一年(2008)里到处都看得到他的影子:从年头到年尾,至少六件大小新作,为别人舞两次,实验剧场、小剧场、各学院舞台,甚至跨领域诗歌节、数位艺术节、公共艺术活动……,都可见到他的身影,还身兼概念指导扶助合作过的舞者创作,为戏剧节目设计动作……。这样密集的曝光是少有的,除了足堪作为一个现象,对他个人的创作,又留下了什么呢?

PAR / 第193期 / 2009年01月号

龟山岛的意象

《冻水牡丹》如此巧妙地将母亲形象、歌仔戏、时空情境,透过舞者、歌者、戏中戏,与廖琼枝本人叠合。其交织手法不循直线铺陈,而是穿梭进退,偶有大片渲染,偶有停顿。这片拉开的大幕底,於是就有了戏剧人生的人影穿梭,也有音乐渲开的色彩空间,更有舞蹈抽象隐喻的感性魅力。

PAR / 第189期 / 2008年09月号

五颗星的艺术交易 南台湾与苏格兰的《对弈》

《对弈》的演出并非单纯的艺术活动,而是由产、官、学联手主动出击,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包装出一段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演出,是配合二○○九年高雄世运会周边文化活动的一环。虽然对於台湾观众而言,观戏经验或许比不上西方人的观戏惊艳,但这出舞剧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已达成其身负的宣传任务。  

PAR / 第187期 / 2008年07月号

《南风乐章》外一章

钱南章先生令我感动的是,他竟然不惜耗费很多时间,从《李魁贤诗集》六册七百七十三首诗中挑出他合意的素材,挑选过程必定会有闪现的灵光成为他旋律的起兴点才可能被相中吧!光只这一关就显示他作曲的努力和苦心。  

PAR / 第22期 / 1994年08月号

红楼戏尽情未尽

有些戏,因?要一夜演完,就割舍很多精华片段。如果连续两天,或更多天,演出一个完整版,观?会接受吗?是不是能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