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91期 / 2000年07月号

小艇歌剧院小档案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号

从「舞踏」到「身心灵」 侧看《花神祭》

在台湾也有人提过「舞踏本土化」这个议题,那么台湾人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土方巽创立的「暗黑舞踏」,又是对日本从「脱亚入欧」的现代化欲望到军国主义败北的历史,作出以肉身反抗的「社会雕塑」。那么要问的是,「暗黑舞踏」作为一种反抗的行动,台湾的「舞踏本土化」又如何勾勒出以肉身反抗的身体图像呢?

PAR / 第266期 / 2015年02月号

幽灵返身的黄蝶南天

舞踏不是一种本土复苏;更不是现代化摧残下,以追寻「他者」作为核心的种子意象的现身。相反地,是在自身的身体内部,去探索那已然因熟烂而化身为泥泞的身之种籽。这样子的返身,才让我们得以不单单以一个观众的角度,走进「黄蝶南天舞踏团」的创造性身体劳作中。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号

哀伤的剧场巫师 从河床剧团《千圈?旅》看郭文泰的空间魔法

也许,《千圈?旅》至终真正所探讨的,还是生命与死亡间,永远轮回不断的关系。郭文泰像个哀伤的孩子,在洞悉死亡必将是生命的归处时,坚持玩起了自己的永恒游戏,他以一个剧场里的巫师身分出现,将死亡与生命游戏般地断然分开,因此让信念与爱得以在其间回绕不灭。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中国年轻剧场人 带著纸手铐跳舞 从《未完待续》与《驴得水》看中国小剧场的文化消费倾向

中国年轻的创作者已渐渐摸索出一套「带著纸手铐跳舞」的方法,左挡审查、右进资金。他们的前辈到现在可能还在做一些干犯禁演我亦独往的戏,但他们却好像与审查、金主、观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演出后也几乎无恶评。他们真的极具才华,也站上了文化消费在中国的浪头。公营剧团与民间戏剧之间的那一条界线,未来也会随著剧目的合作与人才的流动,变得愈来愈模糊。

PAR / 第253期 / 2014年01月号

想像力的紧急避难所 从民众戏剧到帐篷剧

想像力为什么需要紧急避难所呢?我想这和民众如何在剧场中撑起困顿的身体,并说出想像世界的话语关系密切,因为,民众是在困顿的时空围堵下,才得以透过剧场的元素,取得斗争的通行证。那么,民众戏剧如何、又为何转化为帐篷剧的表现的呢?单纯却又带些苦恼地,我进一步认为:民众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穿越泥泞的肉身,在避难所一般的帐篷里,找到释放身体内部想像力的途径。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号

平田织佐的剧场是真正的人类陈列室 看《三姊妹X人形机器人版》

我认为平田掌握了「时间感」,使得封闭的九十分钟成为一个可独立运作的有机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实地活著。很难想像他是怎么让人物真实到这种地步,每一个人物不相干的生活细节都增添了他们的真实,却不会让戏拖沓灌水。说白一点讲就是他非常会「铺陈故事」、「铺陈角色」,但又不仅如此,他让好莱坞式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角色设计笨拙可笑,平田的剧场是真正的人类陈列室。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易卜生的「晚期风格」

易卜生所投射的索尔尼斯却不顾现实晚年的局限,他的过去反成为防卫的武器,奋力一搏独自爬上高塔,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也是黄建业的最后诠释,透过底下众人之口,交相实况报导索尔尼斯从高处摔落的景况,却用一盏投射灯将他的身影,放在舞台的最高处,化做一尊雕像。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号

越洋跨界 舞动惊奇能量

演出整体吸引人的原因,就在每位艺术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勇於尝试与冒险。但推陈出新之余,仍能看出表演者的功力与长时期的关注。整场节奏,有严肃,也有逗趣。……此次所有的港台合作,均展现高度的创意与对表演艺术的包容性。不同时代的精神也藉由不同形式展现。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一切的「变」 指向同一个未知的未来

这次的《双黄线》,是黄翊少年老成的一番「回顾」。这个意外的拼贴前半段,却为我们揭露了些解读他近期转变的光。形貌上简约、典雅的陈设,简单的道具物件,与胡鉴在桌上进行的种种不带感情的动作,看似古典力学的分解图,呼应著现在他热中探讨的「科技」,却带著十九世纪H. G. Wells小说《时光机器》那般的古拙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