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赖声川――我们不止需要国家剧院一个「巨蛋」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汪其楣――?正属於台北的戏,也许会在这样的气候下日渐成形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钟明德――我们的创作应与台北的狭小、嘈杂、竞争息息相关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郭小庄――举办活动的经验不能总结和传承是很可惜的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林怀民――台湾是个很独特的地方:千疮百孔,?又潜力十足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伍曼丽――即使台北的表演场所同时开放,与人口仍不成比例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林秀伟――唯有透过剧场,才能净化台北人
PAR / 第0期 / 1992年10月号
陈伟诚――应该建立与世界表演艺术齐进的图书资讯网
PAR / 第3期 / 1993年01月号
高尔基剧团与俄国戏剧
随著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而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经过了四分之三个世纪,如今因?共产体制的崩解,回复了圣彼得堡旧名。俄罗斯民族百年来经历的变革起落,和她辉映东西的文学艺术成就,一一衬照著这个城市的沧桑。一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圣彼得堡的前苏联国家级「高尔基剧团」将来台公演,藉这个机会,让我们也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民族、这个城、这个国家的戏剧史,和这个远道而来的剧团……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流过民族的大河――国乐今昔
从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骨笛开始,中国的民族长流中一直有乐声潺潺。丝竹管弦随著文化的衍增、种族的交融而日成其繁沓多声。丝竹在林泉之间可以伴高士隐者,在节庆燕?之际可以助豪情逸兴。舞低杨柳唱断江东,莫不有乐。民初以来,传统乐曲乐器更力求汲取西乐之长,发展新貌,而蔚?「现代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