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号

能剧?歌剧?! 窥探东风西渐的途径

七月的柏林「感染音乐节」,以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的《松风》作为压轴。这出改编自日本能剧的歌剧,全以德文演唱,演出乐器也以西方管弦乐为主,但仍营造出东方的幽韵;而相对於静谧的剧情与声响,莎夏.瓦兹编创的舞蹈动作显得横冲直撞,和能剧中沉缓的肢体语言截然不同。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号

彼得.胥坦获颁大奖 亲身读剧《浮士德幻想曲》

今年四月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欧洲剧场奖」,将大奖颁发给德国剧场与歌剧大导演彼得.胥坦,并搭配举办为期一周的艺术节,让大师与青壮派创作纷呈。这次戏剧奖最具巧思而又深具含意的地方是:典礼由七十四岁的胥坦以读剧演出来画上句点!  

PAR / 第224期 / 2011年08月号

对当代社会的血肉攻击

出身阿根廷首都贫民窟、定居於马德里,身兼剧作家、导演和舞台设计的罗德里哥.贾西亚,成立了名为「屠宰摊」的剧团,这个团名也说明了他对剧场形式的一种美学途径:对当代社会的血肉攻击。贾西亚的每部作品都像一枚炸弹,扔掷向高度资本主义的恐怖世界。充满挑衅、喧闹、狂暴的文本,也以西方社会文明为脉络,进行自省式的批判。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号

与城市相遇 关於「真人实境」的学习

由阿根廷导演Lola Arias与德国导演Stefan Kaegi共同策划的《平行城市》演出计画,邀请来自各国的八位艺术家在包括旅馆、图书馆、工厂、法院、购物中心、车站、住家、大楼屋顶等空间创作演出。目前已到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华沙、苏黎世。在不同城市,这些创作者都是与当地表演者合作,在同一概念下发展出不同的作品,其中多数表演者都是在人生中第一次参与表演。换言之,这是一种如假包换的「真人实境秀」。

PAR / 第225期 / 2011年09月号

追索源头开创未来 「艺」观当代亚洲

即将於十月下旬上场的香港「世界文化艺术节2011」,此次以「游艺亚洲」为主题,从探问文化的源头,一展当代的创作表现。除了有丰富的舞蹈节目如阿喀郎.汗的《源》、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三出舞剧《红色娘子军》等、香港舞蹈团《双燕.吴冠中名画随想》、台湾无垢舞蹈剧场的《观》等,也有表现传统的上海越剧院与呈现当代社会的香港剧作,丰富多元中,看到当代亚洲的艺术活力。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演出性别转换 变装各有特色千秋

剧场中性别转换的演出所在多有,而且是源远流长:如十六世纪莎翁时代的戏剧、中国清代的京剧干旦,而现在正在纽约演出的热门剧码,从歌剧、舞台剧、音乐剧等等表演形式,都可见精采多样的跨性别演出。  

PAR / 第222期 / 2011年06月号

今年艺界春风 在美仍是冷飕飕

全球的经济虽然逐步复苏,但美国表演艺术界的寒冬似乎还未过去。开春以来,费城管弦乐团的宣告破产震撼,还有纽约市立歌剧团因财务状况不明而无法推出新乐季节目……让美国乐坛仍笼罩在财务阴霾之下,但观众参与度的下降,更是隐忧重重。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号

应葛兰姆舞团之邀 布拉瑞扬编创Chasing首演

拥有八十五年历史的玛莎.葛兰姆舞团,除了拥有丰富的葛兰姆经典舞码,也持续创新与新世代对话。台湾编舞家布拉瑞扬这一季也再度应葛兰姆舞团之邀,编创新作Chasing,并於三月中於纽约首演,这支舞的出发点是葛兰姆偏於晦涩的作品Death and Entrance,布拉从舞者出发,以幽默与非舞蹈、生活化的动作,与前者构成强烈对比。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恶评同时现身 《蜘蛛人》乱箭难挡

二月八日,美国十二个媒体,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纽约主要平面媒体及《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不约而同都刊登了他们对百老汇音乐剧《蜘蛛人:关掉黑暗》的剧评。不出所料,是一面倒的诋毁。背负了六千五百万元投资人血汗钱压力的制作单位当然不甘示弱,马上发表声明,指责批评家在作品「还没定型前」就下论断是不公平的。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歌剧与戏剧长夜」 不打烊的表演盛宴

第三届的「歌剧与戏剧长夜」在四月十六日举行,这个活动中,几乎所有柏林的剧院都推出当季菁华剧目,以卅分钟的长度为基准,表演艺术迷买一张票,就可以从晚上六点半到午夜,一直在各个剧院之间赶场。今年有两万剧迷出笼,六十个剧场加入长夜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