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53期 / 2014年01月号

唤醒春天 唤醒现代 莎夏.瓦兹新编《春之祭》

二○一三不只是华格纳和威尔第诞生两百周年,同时也是斯特拉温斯基的舞剧《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1913)首演后的一百周年纪念。《春之祭》对廿世纪音乐发展影响之深刻,众所皆知。而《春之祭》的音乐还可以随著时代在人的记忆中唤起什么样新的生命,总是可以从它新的编舞中来一探究竟。为了庆祝一百年前这部作品的诞生,柏林邦立歌剧院(Staatsoper Berlin)特地邀请德国知名编舞家莎夏.瓦兹(Sasha Waltz)在今年重编新舞。十月廿六日,瓦兹的《春之祭》在柏林席勒剧院登场。

PAR / 第253期 / 2014年01月号

《全民披萨》 反讽共产北韩 在南韩首尔艺术市集看金S剧场影像实验作品

由旅英南韩艺术家金S制作的剧场影像实验作品《全民披萨》,在今年十月的南韩首尔艺术市集中展演。作品从一则○九年北韩领袖金正日派遣美女厨师赴义大利学习正统披萨制作的新闻出发,以四段虚实交织的情节铺展,不同食材各自突显,却又彼此搭配诘问,反讽共产体制下的北韩政府,也对同文同种的北韩人民表达关怀。

PAR / 第253期 / 2014年01月号

世界的另一角 欧洲即兴音乐节初探

二○一三年的夏季,本文作者、台湾钢琴家李世扬应邀赴欧洲亲临几个重要的即兴音乐节,本文将分享他於奥地利尼克尔斯多夫第卅四届「对立音乐节」、法国米鲁斯第卅届「气象音乐节」的所见所闻。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扬为「气象音乐节」卅年来首位受邀演出的台湾人,不仅身为乐手,同时也作为聆听者,透过多方角度观察,期能更客观理解,分析台湾相对於欧洲所面临的处境。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Performa双年展 难以定义的展演风景

由美国知名艺术学者RoseLee Goldberg创办的Performa双年展,十一月在纽约展开,共有超过一百个不同的「节目」,在超过四十个地点举行。Performa是一个呈现「各领域的现场视觉艺术表演」的艺术节,参与的艺术家非常国际化,也非常「跨领域」,所以也相当难以定义,其中很多「作品」都可以归类为“Performance arts”(行为艺术)。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土裔女艺术总监上任 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展开新章

柏林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的新任双总监於十一月上任,其中雪敏.朗霍夫既是女性又是土耳其裔,备受瞩目。朗霍夫早先在瑙宁街剧院即以「移民后裔剧场」打造剧院特色,接任新工作后则宣布要带领剧场走向一个更开放的城市剧场,多元包容。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表演艺术搭桥梁 作品多国合制正夯

表演艺术的文化软实力,是国与国之间增进交流与了解的利器。英国与欧盟各国透过官民结合的网络,推出“Currency”计画,让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产生对话一起创作,从早期的单一宣传转变为多边交流,效益令人期待。而英国也将明年订为「英俄文化年」,希望透过展演交流,增进两国的了解与信任。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MPAA计画 让业余艺术家也有个「家」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孟京辉作品再破千场 从艺术到市场可以成功?!

中国知名导演孟京辉的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十一月初举行千场纪念演出,颇受瞩目,这已是孟京辉继《恋爱的犀牛》后第二个演出破千场的作品,为何可以演破千场?议题切中观众体验、手法一针见血,都是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观众基本盘,没有观众,戏再好也不会有多大的持续力。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红楼梦X梦红楼》删减文革情节 「港芭」疑涉自我审查

在上个月下旬「香港舞蹈节」开幕演出的香港芭蕾舞团《红楼梦—梦红楼》,因第二场演出的内容与首演不同,牵涉文革情节的片段经大幅度删减,引发「港芭」是否有内部施压的怀疑。虽然舞团否认,但原创编舞家王新鹏却表达反弹,似乎另有弦外之音。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号

俄国歧视同性恋 葛济夫、涅翠柯被要求表态

因为俄国总统普亭在今年六月签署法案,禁止「宣传非传统关系」,使俄国境内的同志感受威胁,也引发各国人士的强烈反应。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开季首演柴科夫斯基《尤金.奥涅根》,演出的俄籍指挥葛济夫与女高音安娜.涅翠柯,都遭到抗议并被要求表态,而且抗议从场外延烧至场内,让所有观众都得面对这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