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号
芭蕾教母乐费福 将接任坎城舞蹈双年展艺术总监
领导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近廿年的乐费福女士,将卸任交棒给编舞家米勒皮耶,接下来则将就任坎城舞蹈双年展艺术总监。在法国芭蕾舞界拥有教母级地位的她,与巴黎歌剧院渊源深厚,也带领舞团从传统出发、与现代艺术结合创新。对接手的米勒皮耶表示要把歌剧院的舞蹈部门现代化,她不满表示:「我无论是行事风格或作品,在遵循传统与追求自由间为歌剧院带来的现代化还不够吗?」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号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庆祝而立之年搬演《二泉映月》
今年适逢创立卅周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庆生推出三出戏:经典戏《五女拜寿》、新版《梁祝》,及新编戏《二泉映月》。团长兼主演茅威涛担纲戏中主角瞎子阿炳,重塑了这个人物众多剧种间以政治为主打的舞台形象,转换成该团一贯的视觉唯美派。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号
翻转城市新「视」点 在地人也惊叹! 看2014德国「世界剧场艺术节」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德国「世界剧场艺术节」,今年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在工业城市曼海姆举办,总监之一的李林塔尔表示「对真实歇斯底里的渴求」是他一以贯之的策展理念,这次结合城市特色及居民参与,推出的两个现地/限地制作:与曼海姆居民合作的戏剧联展「公司计画」及公共空间临时卧房建筑计画「好烂好烂的旅馆」,让参与者得到非常独特的观演经验,市民更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原本熟悉的城市。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纽约爱乐双年展 多面向探索当代音乐
对当代音乐推展不遗余力的纽约爱乐音乐总监吉伯特,今年规画了「纽约爱乐双年展」,多面向地探索今天的音乐,广集五十多位作曲家、百多位音乐家、和纽约的十个文化机构的新作品表演。希望当代音乐亦能如艺术双年展一样,造成一股风尚,引来参观的人潮。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龙应台柏林文化考察 孙尚绮适推新作《摄影师》
台湾与德国的艺术交流一直保持友好关系,文化部长龙应台六月到柏林考察,关切柏林当地的表演艺术政策,并与德国艺文人士及在德发展的台湾艺术家进行对谈。编舞家孙尚绮在龙应台访柏林前夕推出新作《摄影师》,虽然演出成功,但申请到的当地文化补助紧绷,更显困境。艺术家们非常乐见文化部在柏林这个表演艺术沸腾的城市成立重要单位,这对於他们的创作绝对有实质助益。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担任老维克总监十年庆 凯文.史贝西演绎《丹诺自述》
自二○○四年起担任老维克剧团艺术总监的凯文.史贝西,即将在二○一五年卸任,由他独挑大梁的《丹诺自述》,票券一开卖就秒杀。采用美国剧作家大卫.林投的剧本,由主角丹诺的独白贯串全场,回顾他的一生。在硬底子的凯文.史贝西的演绎下,巧妙与观众互动演出,令人拍案叫绝。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表艺工作者失业保险乔不拢 亚维侬艺术节可能停摆
法国近期铁路局大罢工,表演艺术界人士也因失业保险问题引发罢工争议,亚维侬艺术节是否会取消尚在未定之数。总理法乐斯承诺维护表艺人权益,但目前尚未立法依据,敏感时刻让人更加怀疑是缓兵之计,官方及主办单位只先求亚维侬艺术节能顺利开幕,其他再说。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回到哪里去? 多媒体音乐剧《半生缘》互动疏离
备受影视剧界青睐的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在沪港台话剧界菁英合作下,共同打造出多媒体音乐剧新版,结合音乐、投影、评弹、老歌等,以拼贴形式呈现原著内容。然而在表演方式上,演员之间都是「无交流」式表演,整场戏疏离在评弹和歌声中;有些戏,只能止於对话,掩於情节,演员对著影片中的人物说我们回不去了,编张爱玲有N种方法,这次张爱玲也回不去了吗?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补充史料空白 《香港古典音乐年鉴》明年出版
香港的表演艺术活动相当蓬勃,相关资料的整理及保存日渐显得重要。舞蹈、戏剧、戏曲的年鉴这几年陆续出版,唯独音乐年鉴尚未完成,因为如何定义「音乐」这范畴是很让人烦恼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去年香港艺术发展局推出了《香港古典音乐年鉴2014及2015》的计画书,先以「古典」为范畴作记录,期望整理中乐和西洋音乐会的资料,预计明年出版。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号
重复,舞出舞蹈的宇宙 在2014澳门艺术节看露辛达.柴德兹《舞》
《舞》从邓肯、葛兰姆所拓展出的现代舞传统中出走,摆脱形式化的表达与戏剧性的惯例,专注於还原肢体的简单元素,剥离了舞蹈的官能性与功能性要求,透过身体所延展出的空间感与音乐感,在一个小时之中,建构出一个轮回不止的宇宙。这个作品极其单纯,却有著令人慑服的严谨形式融合感官的宁静,显而易见地,「重复」是解读《舞》的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