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号
当谢克特遇上皇家芭蕾 《不可碰触》让人耳目一新
近几年在创新上企图心旺盛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最近与以色列编舞家侯非胥.谢克特合作,推出新作《不可碰触》。曾来台演出《政治妈妈》的谢克特以重心下沉的肢体及震耳欲聋的节奏为特色,与强调向上跳耀、轻盈优雅的芭蕾如何结合?让人十分期待。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号
国立亚洲博物馆戏剧大展 罕见藏品首度亮相
法国国立吉美亚洲博物馆从四月中展开「从能剧到玛塔哈理:亚洲戏剧两千年」文物特展,内容主要涵盖印度、东南亚、中华、日本等四个文化圈,藏品类型包括考古文物、实际穿用的戏服行头、野台或室内巡演使用的道具、舞台模型,乃至戏剧主题的刺绣、绘画等。丰富精采的展品中,知名舞台剧《蝴蝶君》的人物原型——时佩璞的京剧行头,也因主人翁的传奇色彩,特别引人注目。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号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 穿越唐风而来
由昆剧艺术家张军创立的昆曲推广中心,继园林版《牡丹亭》之后,再推新作《春江花月夜》,从张若虚的唐诗发想,演绎了一个由爱萌发、感怀生死的故事,横跨了盛唐朝的半个世纪,穿越仙、人、鬼三界。制作班底集结两岸剧场好手,张军亲自出演主角张若虚,黄金组合让该制作已成昆剧迷心中的新春盛事。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号
香港赛马会舞蹈平台 打造舞蹈家「说话的空间」
今年的香港艺术节「香港赛马会舞蹈平台」,让年轻的独立编舞家站出来「说自己的话」,实验自己的想法,除了四个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的中篇作品外,首次推出七个十分钟的短篇「舞斗」,挖掘发展中的潜质。香港艺术节副节目总监苏国云表示,香港的艺术家「得先打开,打开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纽爱总监艾伦.吉伯特 宣告两年后离职震惊乐坛
二○○九接掌纽约爱乐的艾伦.吉伯特,二月初宣布将於二○一七乐季离开纽爱,因为事前未见徵兆,著实震惊了乐坛人士。他表示离职时间的设定是要让新任总监赶在乐团驻在点费雪厅整修前「与乐团和纽约观众建立关系」,但对他个人而言,此时离职只是将在纽爱的工作完成了一半,而离开纽爱能否更上层楼?於他也是一场冒险。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柏林剧场》专书出版 以剧场族谱勾勒柏林身世
新近出版的《柏林剧场》一书,透过对柏林剧场建筑的介绍,让戏迷们透过文字、摄影、绘画,更认识柏林这个「欧洲剧场之都」的前世今生。书中著墨最多的是柏林此刻最受欢迎的剧场建筑,如许多剧团的驻地剧场,因为有固定场地,也就可大展身手,尽情发展剧团美学。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奥立佛奖提名揭晓 杨维克剧院独领风骚
伦敦剧场大奖「奥立佛奖」日前揭晓提名名单,杨维克剧院获得七项提名,独占鳌头,而其中最受瞩目的作品则是亚瑟.米勒的《桥上风景》,由去年底来台演出《奥塞罗》的荷兰导演凡.霍夫执导,获最佳导演与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同为杨维克制作的《欲望街车》,由「X档案」影集女主角姬莲.安德森担纲白兰琪,亦让她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推广艺术教育 公立剧院首办群众募资
为了推广艺术教育,巴黎的国立奥德翁剧院为「奥德翁世代」计画发起群众募资,期能让较为缺乏教育资源的学生也能有机会认识并亲近表演艺术,是以政府预算为主的公立剧院中,第一所进行群众募资的剧院。虽然企业赞助或群众募资只占公立剧院财源的一小部分,从文化部也在所属网站上建置专门的群众募资平台来看,群众募资似乎已成为法国文化部解决经费短缺的一剂良药。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三月戏剧节风涌现身 探见主旋律与市场间微妙关系
北京三月的戏剧主题艺术节为数众多,预估演出的剧目会超过一百部,演出场次将超过三百场,相关的活动也近两百场。从展演剧码观察,中国国家话剧院首届「原创剧目邀请展」邀的廿出中国各地公有院团的大型话剧,都是形式保守,内容强调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很令人怀疑有多少观众会买票进场。而「第二届曹禺国际戏剧节」集合中外大师作品,期能在资源整合下,舒缓经济压力并吸引观众入场。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香港专业戏剧人同盟」成立 团结业界力量盼改变现况
去年开始酝酿,今年三月终於成立的「香港专业戏剧人同盟」,由一群资深戏剧工作者成立,鉴於香港剧场界的发展出现瓶颈,他们期待透过组织运作,化被动为主动,以改变目前困境。三月中「同盟」举办第一次会员大会,设立章程与「专业」如何认定等议题,都在诸多问号中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