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315期 / 2019年03月号
女巫的辩护仪式 逾越「正确」的艺术性 西班牙导演安婕莉卡.利德尔的《红字》
作品惊世骇俗、向来自编自导自演的西班牙艺术家安婕莉卡.利德尔,新作《红字》改编自批判十七世纪美国清教主义的同名经典文学,表演以寓言形式展开,在利德尔极为自由的改编中,原著中象徵惩罚「通奸」的猩红色字母A,是Angelica她自己,是爱人,是责备,是通奸,是艺术,是亚陶。如同一场女巫的辩护仪式,利德尔指出女巫面对宗教陪审团,正如艺术家面社会中决定艺术正当性的在位权力。
PAR / 第315期 / 2019年03月号
打开人类身体 放动物出来 法国编舞家兰伯特的《今天,野蛮》
编舞家法布里斯.兰伯特的《今天,野蛮》,部分灵感来自人类学家李维史托的论著《野性的思维》,潜入未知寻找直觉,发现隐藏在文明皱褶中,在社会规范的表面之下,驱动身体的基本动作。七名舞者像笼子里的野生动物,游走在半透明织品装置、如蒙古包的空间雕塑中,极为直觉的舞蹈搭配不断重复、令人出神的打击乐鼓点……作品探索了存在的起源,唤醒了我们的直觉,更逼近我们原始的欲望和远古的恐惧。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跨尺度笑话之后 单人喜剧演员还能「自新」?
建基於表演者生活的「单人喜剧」,难免有玩笑开过头的时候,尤其这两年反性骚议题备受关注,以往一些超越尺度的言论被挖出,也让这些表演者的生涯生波,如被拔除奥斯卡主持棒的谐星凯文.哈特、被解除《星际异攻队3》执导工作的詹姆斯.冈恩、谐星Louis C.K.等。台上的笑话或许有当下情境之必要,但表达「改过自新」的表演者,之后是否还能登台呢?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希特勒.权力.歌剧」特展 看纳粹如何展现政治
二○一三年起,纽伦堡市立剧院便与拜鲁特大学音乐剧场研究中心携手执行名为「权力与娱乐的搬演——一九二○至五○年间纽伦堡的政治宣传与音乐剧场」研究计画,并在计画完成后以研讨会和展览的形式发表呈现。展览以「希特勒.权力.歌剧」为名,在当年纳粹党代表大会会场旁的空间展出,透过历史证物的比对、分析和排序,一个法西斯政权细致地透过文化遂行领导统御的策略,得以在我们的眼前拆解。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舞台》评选戏剧界百大人物 建筑师汤普金斯居冠
过去几年负责一系列变革性剧院建设的剧场建筑师史蒂夫.汤普金斯,今年获选为英国表演艺术周报《舞台》「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百大人物」之榜首,去年汤普金斯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剧场重建工程:布里斯托老维克和伦敦巴特西艺术中心。对他来说,剧场建筑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艺术而建,它是人们如何建构公民社会的重要因素。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刹那就是永恒 贝洛赫尼重探普鲁斯特经典
未满四十岁的贝洛赫尼是备受瞩目的法国青年导演,热爱搬演文学巨作的他,透过生动有趣的表演、节奏轻盈的音乐与视觉强烈的舞台美学,打破了经典给人沉闷、严肃的刻板印象。去年年底推出的《刹那》重探普鲁斯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贝洛赫尼撷取三个主题:童年、哀悼与回忆的涌现。透过原著的诗意语言和演员的亲身陈述,《刹那》勾勒出一个古今交融的暧昧时空。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民间力量崛起 期待二○一九看到希望
虽然北京二○一八年演出市场官方数字仍然漂亮,但从艺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其实一八年是停滞,是低谷,甚至可说是乏善可陈。二○一九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可想见「红色」主旋律当道,审批的鞭子和艺术基金的萝卜肯定会把创作引向此处,但民间的力量仍让人看到希望,在剧场、现代舞等领域,艺术家的坚持让人看到星星之火在未来点燃的可能。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真正体现《路.一起走》 剧场共融诗意跃动
一月重演的共融剧场作品《路.一起走》,在比首演场地大了数倍的香港赛马会演艺剧院演出,导演及剧本改编陈美莉表示重演的两大调整,一是剧场视形传译员将更自由地在舞台上演出,二是以展能艺术家作为蓝本的角色,由艺术家本人、演员和剧场视形传译员共同呈现,在诗意的调度安排中,和大家一起去讨论「什么是艺术」。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进入欲望的剪影 让私密青春占领街头 冈田利规《渴望X占有的肖像》巴黎演出
由日本导演冈田利规与泰国合作的《渴望—占有的肖像》,去年十二月中在巴黎秋天艺术节搬演,演出改编自泰国作家Uthis Haemamool原著小说《欲望的剪影》,将泰国的街头社会运动大历史与画家的私密青春日记交织,四个小时中,演员与工作人员不下台,满台物件在观众眼前不暗场地变化出各种场景,正是不同剧场机器与社会运动机器,不同机器不断重新「组装」重新连结的微妙体现。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拒绝改变的社会 日本与泰国共通的绝望 访《渴望X占有的肖像》导演冈田利规
曾带著探讨日、韩、美三国关系的《棒球奇迹》访台演出,冈田利规对社会现象、国际局势的犀利观察,令人印象深刻。在与泰国剧场界联手创作的《渴望—占有的肖像》中,冈田利规表示「失望」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因为日本社会在三一一震灾、核灾后仍犹豫不决且拒绝改变,而泰国社会也经历了同样的失望。对他来说,这个目睹社会拒绝变革的经验,比灾难本身对他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