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14期 / 艺@书
表演,就是要活生生的!--亲访《演员与标靶》作者迪克兰.唐纳伦
知名英国剧场导演迪克兰.唐纳伦是当代重量级的莎剧导演,他与尼克.欧默洛所创立的「与你同行」(Cheek by Jowl)剧团,制作了多出精采新诠的当代莎剧,唐纳伦与俄国演员合作的全男班《第十二夜》曾於二○○八年访台演出,给台湾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根据多年与演员工作的实务经验,他写成了《演员与标靶》The Actor and the Target一书,以流畅而幽默的文笔深刻剖析演员的工作与表演观点,已由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副教授马汀尼翻译中文版并即将出版。马汀尼老师在出书前,特地在英国访问了作者唐纳伦,一谈他对表演的思考与剧场工作的关注焦点。
PAR / 第217期 / 艺@书
框架之外,读出新表演
黑眼睛文化的「剧场手边书」系列自○七年底开始发行,至今已推出至第九本,端出的菜色也尽是过去较著重剧本和史料的台湾剧场著作少见的方向。近期出版的两本《空间的表演》与《当代欧洲新舞蹈-表演:反舞蹈、非身体》,更让人不约而同读到了一条表演艺术未来的可能路径-- 框架之外。
PAR / 第215期 / 艺@电影
金马奔腾 驰骋舞台幕后
十一月一到,又是每年影迷的朝圣大拜拜季节!今年的金马国际影展邀来几部纪录片,让影迷可以看到灿烂舞台背后的艺术家与工作者秘辛,优美演出背后的血汗与人性。
PAR / 第216期 / 艺@电影
影展秀电影 好片院线会再见
影展大拜拜,未必幕落人散一场空,好电影在这里总会找到继续发光的机会,若不是早被片商定下,就是在影展中被片商相中购买。这次介绍多部影展参展片,就是要继续上院线吸引你的目光……。
PAR / 第216期 / 艺@展览
兼融传统迸发的印度当代艺术新能量
「发现印度—印度当代艺术特展」中,廿九组印度艺术家带来六十三组雕塑、装置、录像、摄影等作品,主题涵盖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贫富差距、政治、战争、生态浩劫等议题与现况。印度当代艺术家反刍丰厚的传统底蕴,融合当代思维与美学手法,勾勒社会生活的梗概,多元的创作面向早已超越一般对印度的刻板印象。
PAR / 第217期 / 艺@CD
路易斯与路西耶 让贝多芬也疯狂!
乐圣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在新世纪依然受演奏家喜爱,不断推陈出新灌录新辑。由英国钢琴家保罗.路易斯与BBC交响乐团合作灌录的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全集,细腻的钢琴与温暖的管弦令人惊艳;而以爵士风演奏巴赫闻名的钢琴家贾克.路西耶,这回则选择挑战贝多芬,《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主题与变奏》中以第二乐章的主题创作了十种不同的变奏,面貌多样动人。
PAR / 第215期 / 艺@展览
筱山纪信的摄影 精心安排的谎言?
以替十八岁时的宫泽理惠拍摄全裸写真集造成轰动,在日本艺能界有神一般地位的摄影师筱山纪信,他的镜头下除了有女星的美丽形貌外,其实还有许多对日本社会的多角观察。这次在北美馆展出的七十二件摄影作品,具现七十岁的筱山纪信自一九六○年代至今的八大主题,分别呈显上瘾东京、筱山广角、艺术家、女星、歌舞伎?东玉三郎、东京胴体、魅影、梦幻等。
PAR / 第214期 / 艺@书
打开「马勒世界」的第一道门 --打开「马勒世界」的第一道门
马勒的创作与《少年魔号》之间的关联可说是盘根错节,罗基敏、梅乐亘两位教授所编的《少年魔号―马勒的诗意泉源》,意在理清脉络,透过七篇论文,探索马勒庞大的音乐世界。
PAR / 第217期 / 艺@电影
冲著导演的面子 你应该去看!
廿一世纪不比上个世纪,这十年间作者论不太吃香,加上大师导演逐一凋零,好莱坞电影高度分工,品质愈来愈优,具有风格的导演受到各种影响,与商业上的拉扯妥协,品质再也没有一定,但过去作品的质与量,却也成为挑选影片的重要参考座标。
PAR / 第217期 / 艺@展览
摄影之眼 凝视「庶民」的真实
即使在数位摄影已成主流、电脑修片无所不在的今日,影像记录真实的功能仍然存在,且也是摄影艺术家期待的方向。在由十二组艺术家/团队参与的「出社会:一九九○年代之后的台湾批判写实摄影联展」与林盟山「流动摄影棚」个展中,即以「庶民」为镜头主题,或呈现社会真实透露批判观点,或回复单纯摄像的原点,皆著眼於摄影的本质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