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58期 / 幕后群像

创作没有SOP 理解磨合才是挑战 服装设计李育升

李育升从手绘角色图开始,一笔一划把脑中对角色的想像具体落实在纸上,呈现给导演和其他设计,藉由设计会议统一舞台、灯光、服装三个设计部门的基础风格,「当然啦,计画赶不上变化,有时候舞台改个面向、单面台变成三面台我就得要大改。」他认为,剧场最重要的是「人」,做事不难,能够互相理解并且磨合,才是挑战也是乐趣。

PAR / 第258期 / 艺@展览

在当代家庭肖像中思索死亡

在亲子游乐区常可见双眼无神的父母,一脸疲惫地陪伴子女,看管孩子的安全。但相对於拖曳著幽灵般躯壳的成人,小孩身上散发的无穷活力显示出生命张力的纯粹,苏汇宇认为这是一种当代的家庭肖像,「一种光启般的死亡与生命意象」。

PAR / 第258期 / 艺@电影

时尚与艺术交融 经典人物现身

六月有许多以时尚流行圈和文学艺术界人物为主题的传记电影上映。《时尚大师圣罗兰》、《巴黎时尚女魔头》、《为爱璀璨:永远的葛丽丝》一窥时尚大师的真实生活,以及如何打造出引领潮流的时尚王国。而《如佛净土》、《三岛由纪夫:人间四幕》、《殉日》、《盛开紫罗兰》,则带您品尝文学家与艺术家的生命况味。

PAR / 第258期 / 艺@书

不在与充满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唱得太对了,她在轻声地说,谁需要自由。若可以,不在、与解构、与混乱、与不被解释的权利;若可以,不在、与打破界限、与拆掉墙垣残壁、与告别过去自己他人观点。最后,我会说,不在即存在。

PAR / 第258期 / 艺@CD

听见更清晰的指挥帝王

卡拉扬与EMI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年的合作,奠立了卡拉扬作为指挥帝王的基础。今年EMI唱片为了纪念卡拉扬逝世廿五周年,找回原始母带,重新发行全套EMI时代的卡拉扬。这次“Offical Remastered”版本,强调全部都是原始母带,还有世界首度数位化的新版本发行,增添收藏价值。透过崭新的数位技术,我们可以用更清晰的角度聆听,更靠近卡拉扬的辉煌历史。

PAR / 第257期 / 艺文人生

从A至Z

自卑压抑的詹雨树不喜与人说话,他搜集图像,并且开始为图像去背,然后将去背的图像以他的想法重新排列组合,就这样开始他的拼贴艺术。文字充满画面美感,带点蓝色忧愁和梦幻的吴宗佑,认识不擅与人沟通的雨树,最后成为雨树的艺术经纪人,雨树也呼唤起他对美和艺术的渴望。

PAR / 第257期 / 剧场快门

人力飞行剧团《安德烈的妹妹们》下半场排练

时间:二○一三年八月十三日 地点:人力飞行剧团

PAR / 第257期 / 这样过日子

姚尚德 默剧行脚

三月廿九日,周六,青年节。台北正酝酿隔日蔓延全城的反服贸黑潮。选择此刻离城,车行南下,空气剥除了愈发炙热的抗争氛围,徒剩气温兀自攀升。果真如此?当然不,否则就不会有这趟为了默剧表演者姚尚德的台南之行。 二○○六年结束法国默剧学习后,姚尚德返台从事表演工作。起先还规规矩矩投身剧场,不多久,便选择走出剧场,走进人群。云门的「流浪者计画」让他带著默剧到上海、苏杭、广西等地。隔年,他以默剧和偏乡学童、部落居民、街角百姓即兴互动,擦出各种惊喜的火光。然后发展出为期一个月的驻地交流,计画的最后一站是台南。三月,他到台南租屋落脚,拜访庙宇,结识朋友,寻找题材,在安平、永康、归仁等地完成预定的演出场次后,每日骑著机车穿梭台南各地,为了额外接下的邀演、讲习、默剧教学。 「能藉由表演跟地方产生连结,撒下根苗,真的很有意思。」过去多在台北生活、工作的姚尚德坦言,在台南的这一个多月是他难得的体验,「整个过程都很舒服。创作跟生活是在一起的,也就是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如果你在台北做戏,身边的人都是和这出戏相关的,很难接触到一般人,在台南却是交揉在一起,不会有『我在创作,其他人和生活不要打扰我』的状况。」 交朋友、吃美食、创作、演出……不断加码的行程,在月底的「南铁艺文祭」结束后便暂告段落。没跟上姚尚德前几周的惬意生活,这日午后,我们见证他参与一场南铁沿线居民反拆迁东移的抗争活动所延伸出的默剧演出。

PAR / 第257期 / 幕后群像

每一次的机关冒险 都是世界首演 舞台技术设计杨金源

杨金源说:「TD(舞台技术指导)的宿命就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演出,都像经历一次发明与创作的过程。」承接导演的奇想,舞台技术设计要想办法让它能够在舞台上实现,而可怕的是,它不会给你多少时间,不可能有像产品开发那样有反覆试验与修正的机会。他表示:「我们这一行,风险很高,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尽管前面测试很多次了,可是,每个机关一出来,都是世界首演。」

PAR / 第257期 / 艺@展览

重识李元佳 走入「点」的视观世界

李元佳是何方神圣,国内鲜有人知。台北市立美术馆透过「观.点:李元佳回顾展」,整理爬梳这位长期在英伦活动的华裔艺术家作品。此次共展出李元佳在台北、波隆纳、伦敦与坎布里亚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文献一百九十逾件,涵盖水墨、复合媒材、装置、声响、摄影等。并透过这次展览,试图重塑其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