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56期 / 艺@CD
用音符的色彩 描绘静谧的光影
跳脱击乐那种以多样乐器营造缤纷多彩的印象,那娜击乐二重奏的《谧光》专辑温柔又婉转的姿态反而更舒服、愉悦,而且耐听。从台湾、巴黎到世界各地,集结巴洛克、浪漫与现代,藉由这张专辑,两个女生跨越藩篱、凝聚精华,用音符的色彩将光的美景,成功地做了另番诠释。
PAR / 第255期 / 艺文人生
她写作,因为她不想自杀
关於孤独,她说,她终生一个人写作,有时有人陪伴,有时没有人陪伴,她和每个人都一样,一路把孤独掩藏到底。原来,她是这么活下去的。原来她这么活了一生。
PAR / 第255期 / 剧场快门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红舞鞋》排练
摄影:陈又维 时间:二○一三年十月卅一日 地点:宜兰演艺厅
PAR / 第255期 / 幕后群像
难题永远都在,重要的是改变心境 影像设计王奕盛
在「影像设计」这块对於大多数台湾剧场人来说尚属陌生的领域中,尽管前辈无法提供什么技术上的帮助,却愿意给予时间让王奕盛慢慢尝试,有时他们看似无关的意见,也带来不少解决问题的灵感。一手摊开过去曾参与的影像设计,从传统戏曲到大型晚会,不同的演出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切入点,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本身。
PAR / 第255期 / 艺@展览
玩文弄字 与西方世界对话
徐冰是在国际间享有知名度的中国艺术家,但多数作品尚未在台湾展出过,大众是透过报章杂志的引介熟知。六十岁前夕,北美馆为徐冰策划生平第一次大型回顾展,廿二组件展品梳理四十年创作历程,包括《天书》、《鬼打墙》等巨型装置代表作,一窥他「玩弄」文字,与环境、艺术对话的格局。
PAR / 第255期 / 艺@电影
专业演员加持 学生作品也亮眼
今年金穗奖入围影展共有五十四部影片,一般作品类有廿五部,学生作品有廿九部,各分为剧情、纪录、动画、实验四类,加上有许多专业演员助阵,成绩相当亮丽。
PAR / 第255期 / 艺@书
一趟敲叩生命的探寻之旅 《在印度,听见一片寂静》书摘
「优人神鼓」音乐总监黄志群廿年来,多次进出印度,那些体悟也转化成优人神鼓的创作灵感。印度,对某些人来说是圣土,一次又一次的印度行旅,对黄志群来说,就是生命的精神粮食了。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内在自我的探寻。表演和静坐时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当下」。
PAR / 第255期 / 艺@书
走吧,走吧!直到自己变成街道,变成路
右手写书,左手教书的吴明益,以《浮光》一书,爬梳摄影史并书写个人影像史。书中以「正片」、「负片」的结构方式将两者并陈,互相渗透与对话。他透过「负片」的人文抒怀,也将自己揉进了「正片」的脉络之中。这是《浮光》最吸引人之处,看一名创作者如何诚恳面对媒材、面对自己与拍摄对象。
PAR / 第255期 / 艺@CD
安可,再多来几次!
欣赏完精采的音乐会之后,人人都期待如「甜点」般的安可曲。如今贴心的演奏家已经将它们完整打包,让乐迷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安可曲目通通带回家。法国钢琴家萨洛挑选了知名的巴洛克曲目;小提琴家希拉蕊.韩甚至广徵安可曲目,亲自挑选录制。
PAR / 第254期 / 艺文人生
艺术家到底在做什么?
在这「文创」两字当道的时代,艺术家比任何时代都更卑微,因为在我们这个所谓的文创社会,艺术家不但要懂得经营自己,更要懂得如何提案子申请补助,而提案的文案有一定的写法,一定的社会观或文创逻辑,艺术家可能穷尽一生也不会写那种文案,就譬如我自己就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