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63期 / 艺@电影
舞台艺术的电影飨宴
一年一度的金马盛会又将登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两百部影片中,也有不少主题或人物与表演艺术相关,如让我们看到廿世纪传奇芭蕾伶娜的《芭蕾缪斯传奇》,李思源将父亲李国修剧作搬上银幕的《极光之爱》,改编自经典舞台剧的《酣歌畅爱》、《时下暴力》、《爱德华二世》……
PAR / 第263期 / 艺@书
一把锐利的解剖刀是怎么制成的?
麦可.汉内克这位擅长呈现「当代暴力」的奥地利导演,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可以用如此冷敛的镜头,呈现令人无法直视的暴力?在访谈录《汉内克谈汉内克》中,他和善而不失率直地从童年生活一路谈到已完成的廿四部影视作品,让影迷知道麦可.汉内克这把锐利的解剖刀,是如何练成。
PAR / 第263期 / 艺@CD
廿世纪的权威 诠释廿世纪的经典
身为廿世纪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布列兹另一个最令人注目的身分就是纵横国际乐坛的指挥家,忠於作曲家在乐谱上传达的意念,也是他身为一个作曲家兼指挥家的坚持。在乐界,他以诠释廿世纪经典闻名,而这套录音全集,收藏了布列兹廿世纪经典的经典诠释,对於想要认识廿世纪具代表性作曲家作品的爱乐者,布列兹令人豁然开朗的演绎,相信会是一个最佳的入门宝典。
PAR / 第262期 / 艺文人生
姬兰时代落幕了
关於和纽瑞耶夫的往事,姬兰至今提到时,仍会哽咽。她说她那时年少,顽固又不经事,而纽瑞耶夫也不好相处,纽瑞耶夫选她合跳时,她并不是很有信心,但是纽瑞耶夫发掘了她的才华,和他合舞,让她知道如何投入情感,纽瑞耶夫无论何时,眼睛总是深情地注视著她,使她无所遁逃。
PAR / 第262期 / 剧场快门
二○一四年「1+1双舞作」之周先生与舞者们 《看得见的城市,看不见的人》幕后
摄影:陈长志 时间:二○一四年五月八日 地点:台北国家戏剧院舞台
PAR / 第262期 / 这样过日子
廖琼枝 拭泪之后继续挑战
秋老虎发威,燠热的台北午后,蒸腾的热气让人眼皮沉重。推开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大门,萎靡的神经被一声声的凄凄惨惨给唤醒。 「念念不忘袂吃困,为伊英台失神魂,全身无力站袂稳,三顿粥饭无爱吞……」《山伯英台》梁山伯病中的唱词,爱情无望的悲叹,酸到人的骨子里。 这声音出自歌仔戏界最会哭的女人、「第一苦旦」廖琼枝。为了九月下旬在北投举办的「台湾月琴民谣祭」最后一场活动,正在练唱,虽然,角色身分由旦角转为生角,招牌的哭腔催泪依旧。 二○○九年,廖琼枝以《陶侃贤母》封箱演出,挥别歌仔戏舞台。五年来,可没过著闲适的退休生活,七十九高龄的她,每天开著车奔波赶场,教学、演讲、开会、为学生排戏、整理剧本;十月,两厅院国际剧场艺术节,更首度跨入小剧场,参与法国编导法布里斯.度比(Fabrice Dupuy)剧作《残酷日志》演出。 即使日前下车时不慎踩空,左脚脚掌裂开,脚上还穿著厚重的护具,行走不便,廖琼枝咬著牙,一跛一跛赶场,大家心疼不已,要廖琼枝休息一阵子,她却说,从小阿妈就教诲:「答应别人的事,就亲像头壳斩落来。」瞻前顾后,肩上的担子一个都不肯放下。 廖琼枝的后辈学生都清楚,廖老师个性倔强,总是委屈求全,承受不了时,躲在角落哭一哭,眼泪擦干,继续做下去。 廖琼枝笑说,她对自己也不太了解,踢到铁板,被人误会,就想为什么还要做,不如退出艺界。但哭一哭发泄一下情绪,事情过了,又想找事来做。 「我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如今受到大家的肯定,这不是金钱买得到的。这呢多岁还能为社会服务,人生的路愈走愈甜,趁著身体还能动,要为歌仔戏多做点事。」
PAR / 第262期 / 艺妙人物事
「黄人灵歌」创作者 骆维道 自比「乞丐」传播音乐之道
因为从小接受教会音乐薰陶、与坚实的基督信仰,骆维道牧师从在台南神学院就读时,就萌生了要创作台湾式圣歌的念头。他将原住民音乐、台湾民谣等元素编采入乐,打造「黄人灵歌」,他说:「我要做的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上帝透过台湾人的艺术来表达『基督的道也能进入黄人身体』,在台湾表达这样的艺术。」
PAR / 第262期 / 艺@展览
在美术馆,与蔡明亮一起郊游
蔡明亮的电影《郊游》,不上电影院线,直接选在美术馆「展出」,因为美术馆是他思考电影艺术的另一个起点。在北师美术馆举行的「来美术馆郊游―蔡明亮大展」中,有完整版每日定时播放,也有拆成片段的短片,在美术馆内的墙面和角落播放,让观者自由自在观看,二楼展场更以来自自然的枯枝散叶布置出废墟剧场的情境,影像兀自在废墟中闪烁……
PAR / 第262期 / 艺@电影
艺术人生的真实与再现
原本的纪录片双年展,从今年起改为每年举办,让大家年年都可看到秀异的国内外纪录片作品。今年参展影片中也有几部与表演艺术相关之作,如陈芯宜的《行者》、李凝的《胶带》、黄明川的《一个女艺术家之死》等,展现艺术家的人生与创作。
PAR / 第262期 / 艺@书
以画说禅 心自在
认为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林谷芳参禅悟禅,「禅者」之称名实相符。新作《诸相非相——画禅(二)》延续前作从画中谈禅,画的好坏不是重点,最主要的是以一个禅家的角度,提出画中相关的公案,也就是「以画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