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65期 / 艺@书

音乐与文字的美好共鸣

音乐素养广博且深厚的日本文学家村上春树,将将音乐的线条尽情编织,延伸了小说的空间。连他自己都说:「若没有迷醉於音乐,我可能不会成为小说家。」但在指挥家小泽征尔面前,他就像个忠诚又害羞的粉丝,透过六次访谈,两人深度地交换了对音乐的爱与心得,打造出《和小泽征尔先生谈音乐》一书,音乐与文字美好共鸣。

PAR / 第265期 / 艺@CD

家乡味 现代疯

「全球化」趋势看似让地球变成平的,但因为艺术家不甘於此,所以艺术风景依然多采多姿。HAYA乐团与Daniel Ho提炼混融家乡味,营造出暨「在地」又「现代」的音乐作品,让你驾驭《疯马》驰骋无边草原,也能乘著《乌克丽丽的飞行》远渡太平洋!

PAR / 第264期 / 艺@电影

乐音流转下的幽微人生

令人动容的乐曲或歌声,诉说多样的情感与生命历程,而这些音符的创作者与诠释者,又有著怎样的人生历程?透过以音乐家为主题的几部纪录片,让我们试著寻索乐音背后的动人故事……

PAR / 第264期 / 艺@书

关於演员,?雅人是这么想的……

去年因「王牌大律师」与「半泽直树」大红大紫的日本演员?雅人,其实已经在演艺圈默默耕耘了十多年,他的精湛演出、塑造角色的功力是怎么来的?透过最近在台出版的散文集《文.?雅人》,我们或可透过他亲身的书写,看到他如何思考他的演员人生。

PAR / 第264期 / 艺@CD

非典型的异国女声

动人女声,诠释起异国风情更显特别:德国女歌手邬蒂.兰普诠释的法式风情,带出昔时二战氛围中,流窜在巴黎与柏林双城之间的爱情;「法国歌手、阿根廷纲琴手」织就的探戈风景,却弥漫著浓浓的巴黎氛围。非典型的诠释,让人迷醉……

PAR / 第263期 / 艺文人生

台湾为什么没有国际新闻?

台湾是一个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国家,一向置身於国际社会之外已久,对国际社会的参与度低落,所以也就逐渐对国际事务冷漠以对。而且在中国的阻挠之下,台湾能发声及能见的管道真的不多,任何台湾驻外记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无能为力,以及国名名称的混淆。但不管如何,我都要问:为什么台湾没有国际新闻?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这个领域,因为这不是一个行业,在全球化的脚步加快的今天,阅听国际新闻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

PAR / 第263期 / 剧场快门

《残酷日志》排练与彩排

时间: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地点:台北 空场 时间:二○一四年十月廿二日 地点: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PAR / 第263期 / 这样过日子

马照琪 小丑医生上学记

从法国贾克.乐寇(Jacques Lecoq)国际戏剧学校学成归国的马照琪(马马),二○○五年创立了「沙丁庞客」剧团。 剧团LOGO,暴著一口尖牙的沙丁鱼,有点严肃,又有点好笑。但语出法文Saltimbanque的沙丁庞客,和鱼没多大关系,意思是:街头艺人、街头卖艺者、小丑、江湖骗子。 马马扮起小丑,推出创团作《在世界的房间》,故事灵感来自法国小说《最后十二天的生命之旅》,该是旭日东升的年轻生命,却因重病即将提早画下休止符,小女孩在病房用录音机录下面对死亡的孤单、恐惧、绝望的心情…… 那个舞台上早逝的生命一直活在马马的心里,她明白:这不只是小说或戏剧里的虚幻故事,生活中每天都在真实地上演。马马在贾克.乐寇求学时,不少从事小丑表演的学长姐,另一个身分是「小丑医生」,他们是法国小丑医生组织「微笑医生协会」(Le Rire Médecin)一员,每周固定到医院为病童、家长、医护人员表演,以红鼻子、白脸取代白袍,用欢笑代替打针吃药,是另类的医生。 创团九年,一直在创作,一直在表演,一直为了票房在打拚……当生活变成固定模式,周而复始,马马突然觉得自己空了。在台湾,没有小丑专业课程可以进修,没有可以切磋的对象,那个对小丑表演充满理想的自己,好像快被现实压垮,她决定放缓脚步,到巴黎进修「小丑医生课程」。 「推开一个病房,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四月,马马飞往巴黎,当踏进微笑医生协会,和小丑医生们走入医院表演,她的人生也意外开启了一扇窗:「我在最需要阳光的时候,遇到最温暖的人。病痛,让我看到人性的高贵。」 九月底,马马带著在巴黎充电五个多月的满满能量回台,酝酿多年想在台湾推动的「小丑医生」计画,即将启动。

PAR / 第263期 / 幕后群像

让剧场空间不断改变 使「抽象」更清楚 跨足舞台设计的视觉艺术家吴季璁

本身是视觉艺术家的吴季聪,这几年因为常常与剧场合作舞台设计,而被表演艺术圈与观众所熟知;更因为他独到的舞台空间创意,改造了剧场的观看风景,频频令人惊艳,甚至得到二○一三年世界剧场设计展的入围肯定。聊起自己以艺术家身分参与剧场,吴季璁不断思考自身定位,他认为,「面对剧场空间的特质,我的任务,就是要将那些不可见的抽象概念实体化,赋予其深刻的视觉意象。」

PAR / 第263期 / 艺@展览

实验不辍 继续「革毛笔的命」

身为「中国画现代化」先驱者之一的刘国松,在传统水墨技法之外另辟蹊径,让水墨画不再只拘泥於文人规矩,开创多种新技法打造出现代水墨的崭新视野。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回顾展「革命.复兴」共展出逾百幅画作,规模浩大,完整呈现刘国松毕生创作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