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315期 / 艺@书

在时空中 追寻大提琴组曲的足迹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自从被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巴塞隆纳的一家旧书店中发现,并在十二年的钻研后发表演奏,此后即成为古典乐的梦幻经典。席伯林的《早安,巴哈先生》巧妙地以此乐曲的结构作为书的主要架构,将巴赫、卡萨尔斯与自己在三个时空中不断地交错,带引读者重新认识这部经典,更是他自己将音符化为文字,重新诠释出他自己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AR / 第314期 / 专题

老派人生,从剧场开始

不管熟龄、高龄,只要「乐龄」就不会凋零; 老派即是新潮,人生不待七十,何时都能开始! 退休生活全面启动,你的计画又是什么?   剧场打开了大门,是时候做个「上流老人」, 不仅可以走进观众席,欣赏演出, 也有机会登台献艺,创作呈现。 随老师步入排练场,排戏、练舞, 跟同侪共处相伴,团体合作共学。   当剧场成了「聚」场,世代也有了对话, 在艺术的场域里,享受全新的刺激与挑战, 享「乐」再出发的老派人生。

PAR / 第314期 / 艺@展览

雕刻物件 召唤过往灵光

擅长透过精细且繁复的雕工与上色,展现物件经拥有者长时间使用后痕迹的木雕艺术家杨北辰,在毓绣美术馆推出的个展「沉静苍茫:从记忆走向历史」中,即展出一九九七年开始创作的「记忆物件」系列,至近期完成的新作「历史系列」等共十五件写实木雕作品。无论是名人提包还是古籍,杨北辰从对物件细节的要求,雕凿出物件苍茫而迷人的微光。

PAR / 第314期 / 艺@电影

带著金球 向奥斯卡奔去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奥斯卡强片聚集之时,趁著金球奖刚公布,奥斯卡入围名单刚出炉之际,来看看二月什么好看的电影,顺便预测二月下旬的奥斯卡得主。

PAR / 第314期 / 艺@书

声音建筑的宝典

美丽的建筑,不等於美丽的声响,唯有「建筑声学家」能使它们划上等号。这罕见的职业,不但得拥有建筑背景,更要求有双精锐的耳朵。在全球不到两百位的声学专家中,徐亚英无非是亚裔人士的佼佼者。在他与音乐家廖倩慧合撰的《筑音赋声》书中,集结了他六十年来在世界各国经手的案例,让读者看到知名音乐厅、法院、博物馆、文化中心背后,趣味而温暖的声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