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316期 / 艺@展览

从地方到他方的迁徙故事

由台湾策展人吴尚霖与韩国策展人金润瑞共同规画的「移动与迁徙—从地方到他方的故事」国际交流展,为高雄市立美术馆和韩国京畿道美术馆联合推出的策展,展出十九组、共廿二位台、韩及欧洲艺术家的作品,检视人类迁徙的轨迹。

PAR / 第316期 / 艺@电影

跟著约翰.卡本特 经历银幕奇幻旅程

四月份的金马奇幻影展,这回的焦点导演是约翰.卡本特,这次将介绍他的七部作品,除了他的知名经典《月光光心慌慌》,还有被称为「启示录三部曲」的《突变第三型》、《沉睡百万年》与《战栗黑洞》,让影迷一次三部尽览全貌。

PAR / 第316期 / 艺@CD

踏上彩虹 同游白马村

以多首「神曲」在网路上爆红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去年访台演出亦引发轰动,今年他们将该团经典曲目——全本《白马村游记》套曲录制成辑,发行CD与黑胶唱片,而且宣布将这套曲目「封箱」,不再演出,让乐迷只能从专辑中,品味其中追寻避世之处、神游乌有之邦的悠悠情怀……

PAR / 第316期 / 艺@书

找一条从想像力到身体的道路

麦克.契诃夫是谁?他是剧作家安东.契诃夫的侄子,俄国剧场大师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门生,但他后来抛弃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过度强调情绪记忆的进路,发展出一套属於自己的表演体系,而《致演员:麦可.契诃夫论表演技巧》一书,正是他以自身经验出发,教导以专业演员为志的人,透过多样的练习,找到一条从想像力到身体的道路。

PAR / 第315期 / 专题

让空气与光 带你踏入奇幻天堂 访「空气建筑团队」创办人亚兰.帕金森

四月份,两厅院艺文广场将矗立起一幢奇妙的建物——「光影幻境」(KATENA)。这幢充气建筑邀请游人入内,在交错弯曲、忽高忽低的空间中,体验缤纷万变的光影,进入奇幻的想像……本刊特地访问制作团队——「空气建筑团队」的创办人暨设计者亚伦.帕金森,一谈他如何投入空气建筑的创作,与相关的创意思考。

PAR / 第315期 / 艺@展览

潜行当代世界的乌鬼幻形

「乌鬼」一词常见於民间传说,除了十六、七世纪被指称为东南亚区域的原住民和奴工,也作为对外来者等非我族类的代名词,台湾也有不少以「乌鬼」为名的地点。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的「乌鬼」,即藉由台湾与东南亚的鬼魅传说,探讨传说背后的历史、种族、殖民与杀戮议题。

PAR / 第315期 / 艺@电影

入围作品金光闪闪 金穗评审也难为

举办到第四十一届的金穗奖,格局早已不仅止於学生影展,入围作品的成熟度往往令人惊艳,今年的剧情组一般类入围影片,竞争相当激烈,不少作品已经历练过台北电影节、高雄电影节与金马影展,还有不少已在国外影展拿奖,高手同台拚场,难为了评审,可乐了影迷。

PAR / 第315期 / 艺@CD

音乐之父灵魂不息 新时代的巴赫诠释

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不止是古典乐经典,更是后是许多音乐家的创意来源,从法国吉他演奏家堤柏.加西亚与波兰即兴钢琴家戴维契的新专辑,可以看到新世代的巴赫诠释,只要您把耳朵拉出传统严肃学究的座标来欣赏,将会听到更多有趣随著时代延展而来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