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318期 / 艺@电影

透过镜头 看见真实的印尼

今年台北电影节的焦点导演,邀来当代国际影坛最重要的印尼导演嘎林.努戈罗和,他擅长透过历史格局来反省今日印尼的定位,运用剧场元素,结合印尼传统习俗、仪式、音乐、舞蹈、偶戏等,来诉说关於印尼的历史、政治、宗教与种族等复杂问题,透过他的影像,可以让我们深度融入真实的印尼,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印尼近年来面对种族议题的困境。

PAR / 第318期 / 艺@CD

杜达美跨界 新世代的电影原声

当红指挥家杜达美跨足电影配乐录制,并不让人意外,毕竟他现在领军的洛杉矶爱乐,本就是好莱坞御用的配乐乐团。最近杜达美录制的两张电影音乐专辑《胡桃钳与奇幻四国》与好莱坞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的《电影配乐庆典》,音乐性强、诠释到位,已经达到艺术品的等级。

PAR / 第318期 / 艺@书

什么是艺术总监,什么又是国家剧院?

尼古拉斯.海特纳是前任英国国家剧院艺术总监,在十二年的任期中,留下了许多可为殷鉴的制作和无可比拟的成功。在这本他所写的《我在英国国家剧院的日子》中,他的文字让人像是手持著一架紧跟在他身后的摄影镜头,穿梭在国家剧院、办公室、排练场等等场景中,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他对艺术总监角色的想法,与「国家剧院」代表的价值与应有个性的思考。

PAR / 第317期 / 专题

艺术基地,也是我的秘密基地!(一)

他们爱看演出,也是两厅院的常客,对他们来说,演出前后,哪儿是他们最爱驻足的「秘密基地」?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地点?背后又有哪些他们与两厅院的故事?且听听他们怎么说……

PAR / 第317期 / 艺@展览

行之笔墨间的「道」

华人艺术家杨诘苍在暌违廿年后再度来台举办个展,这次「地狱  天堂」个展,展出杨诘苍「千层墨」、「十一日谈」与「还是花」等代表系列。杨诘苍以西方艺术世界为镜,从熟悉的笔墨文化为底蕴,探究普世的价值,「千层墨」升华了地狱的黯黑,「十一日谈」则建立了乌托邦的幻想天堂。

PAR / 第317期 / 艺@电影

主流外的品味 猎奇华人杰作

今年迈入第十八年的「城市游牧影展」,向来以推介主流媒体外的光怪陆离主题电影引人瞩目,今年则选了许多华人作品,超过半数,其中更有两部获得向来标准严苛的Metacritic网站九十分以上评价,令人分外期待这些影片带来的新颖观点。

PAR / 第316期 / 专题

台江,那方土地的人与事

从汪洋内海的官方港到扛厝走溪的水淹地, 台江的建庄历史虽不长,却是一段人与土地「共生」的实例, 过去说共生,或许是指农作、是渔获,是天然资源, 而今的共生,也可以是文化、是生态,是传承延续。   即将在四月开幕的台江文化中心, 便是发自「在地」的公共建筑、由公民催生的文化基地。 十多年前,他们在土地深耕并播下种子, 倡议园区、开设分校、举办文化季、建立「台江学」, 让往后的地方发展、艺文环境能在沃土中萌生。   趁此时机,走一趟台江、读一页历史, 搭乘竹筏穿越红树林隧道, 遇见自水中而生的台江人, 看见属於他们与我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