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辑室报告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演员的库藏记忆
- 讲古X舞思舞想
- 一字一剧场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艺号人物 People
- 台湾第一个聋剧团编导汪其楣 把自己「归零」 就能创造无限 / 文字 李玉玲 / 26
- 中国剧场导演黄盈 让观众看懂、感动 是做人起码的道理 / 文字 李季纹 树德科技大学表演艺术系助理教授 / 30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重探大观园 谁识红楼梦中人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42
- 清曲袅袅不绝 唱尽爱恨嗔痴 回首红楼戏曲路 / 文字 刘美芳 复兴高中戏剧班教师 / 44
- 超级名模生死斗 时代结构谁胜出? 漫谈红楼的女人们 / 文字 黄丽群 作家 / 48
- 生命的四季图景 经典角色的现代面貌 《红楼梦》的当代剧场改编 / 文字 李时雍 / 52
- 作曲家的红楼想像 红楼.台北.音景大观园 / 文字 林桂如 作曲家/动见体剧团核心艺术家 / 56
- 编舞家的红楼想像 李纨的双面人生 用梦境传达真实的欲念想望 / 文字 罗文瑾 稻草人现代舞团艺术总监 / 57
- 演员的红楼想像 挑战多种角色 演到欲罢不能 / 口述 王安琪 整理 许哲彬 / 58
- 志高情重一金钗 人生自选不顺命 解析国光剧团《探春》之改编 / 文字 杨佳娴 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 60
- 京剧大观园 两代名伶知遇相惜 魏海敏 黄宇琳 / 文字整理 王婧 / 64
即将上场 Preview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 我的专业是评论人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79
- 评论艺术 也是评论的艺术 / 文字 王O生 / 80
- 网路时代 评论舞台开阔更多样! 近十年台湾表演艺术评论生态观察 / 文字 纪慧玲 资深剧评人、「表演艺术评论台」台长 / 82
- 让写评走上专业之路 关於国艺会「表演艺术评论人专案」 / 文字 廖俊逞 / 85
- 郭亮廷 评论者是从理论发明表达方式的人 / 文字 吴思锋 / 86
- 陈品秀 杂食阅读丰厚功底 一刀切下就是观点 / 文字 周伶芝 / 88
- 陈汉金 够广博 才能有深度 / 文字 李秋玫 / 90
- 谢筱玫 提供外在视角 重新审视作品 / 文字 邢本宁 / 92
- 英国 不独尊一家之言 专业评论各自发声 / 文字 魏君颖 / 94
- 美国 专业评论式微 网路互动及时又热络 / 文字 谢朝宗 / 95
- 德国 犀利且独立 自主评论的文化风景 / 文字 陈思宏 / 96
- 法国 艺术风气兴盛 评论百花齐放 / 文字 谢东宁 盗火剧团团长 / 97
演出评论 Review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焦点专题(一) Focus
- 太阳花的一把火 点燃剧场反思 表演艺术总体检 从反黑箱服贸开始! / 文字 邹欣宁、周伶芝 / 104
- 中资参与场馆经营真能提供就业机会? 危机就是转机 人才培育是当务之急 / 文字 杨淑雯 资深剧场舞台监督 / 107
- 服贸协议,加速花莲观光剧场开发? 原民文化只是包装? 政商虎视眈眈 / 文字 吴思锋 / 108
- 在诸神的黄昏中跳舞欢唱 当我们在反服贸运动现场 / 文字 黄思农 剧场工作者 / 110
企画特辑 Special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优人神鼓与德国柏林广播电台合唱团合作 《爱人,Lover》 打开思考东西文化交流的契机 / 文字 沈雕龙 柏林自由大学音乐学博士候选人 / 114
- 从排练场到小剧场 打开另一扇交流之窗 看香港话剧团2014国际黑盒剧场节 / 文字 陈国慧 /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