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演員的庫藏記憶
- 講古—舞思舞想
- 一字一劇場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 台灣第一個聾劇團編導汪其楣 把自己「歸零」 就能創造無限 / 文字 李玉玲 / 26
- 中國劇場導演黃盈 讓觀眾看懂、感動 是做人起碼的道理 / 文字 李季紋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 / 30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重探大觀園 誰識紅樓夢中人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42
- 清曲裊裊不絕 唱盡愛恨嗔痴 回首紅樓戲曲路 / 文字 劉美芳 復興高中戲劇班教師 / 44
- 超級名模生死鬥 時代結構誰勝出? 漫談紅樓的女人們 / 文字 黃麗群 作家 / 48
- 生命的四季圖景 經典角色的現代面貌 《紅樓夢》的當代劇場改編 / 文字 李時雍 / 52
- 作曲家的紅樓想像 紅樓.台北.音景大觀園 / 文字 林桂如 作曲家/動見体劇團核心藝術家 / 56
- 編舞家的紅樓想像 李紈的雙面人生 用夢境傳達真實的慾念想望 / 文字 羅文瑾 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 / 57
- 演員的紅樓想像 挑戰多種角色 演到欲罷不能 / 口述 王安琪 整理 許哲彬 / 58
- 志高情重一金釵 人生自選不順命 解析國光劇團《探春》之改編 / 文字 楊佳嫻 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 60
- 京劇大觀園 兩代名伶知遇相惜 魏海敏 ╳ 黃宇琳 / 文字整理 王婧 / 64
即將上場 Preview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我的專業是評論人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79
- 評論藝術 也是評論的藝術 / 文字 王焜生 / 80
- 網路時代 評論舞台開闊更多樣! 近十年台灣表演藝術評論生態觀察 / 文字 紀慧玲 資深劇評人、「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 / 82
- 讓寫評走上專業之路 關於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 / 文字 廖俊逞 / 85
- 郭亮廷 評論者是從理論發明表達方式的人 / 文字 吳思鋒 / 86
- 陳品秀 雜食閱讀豐厚功底 一刀切下就是觀點 / 文字 周伶芝 / 88
- 陳漢金 夠廣博 才能有深度 / 文字 李秋玫 / 90
- 謝筱玫 提供外在視角 重新審視作品 / 文字 邢本寧 / 92
- 英國 不獨尊一家之言 專業評論各自發聲 / 文字 魏君穎 / 94
- 美國 專業評論式微 網路互動及時又熱絡 / 文字 謝朝宗 / 95
- 德國 犀利且獨立 自主評論的文化風景 / 文字 陳思宏 / 96
- 法國 藝術風氣興盛 評論百花齊放 / 文字 謝東寧 盜火劇團團長 / 97
演出評論 Review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焦點專題(一) Focus
- 太陽花的一把火 點燃劇場反思 表演藝術總體檢 從反黑箱服貿開始! / 文字 鄒欣寧、周伶芝 / 104
- 中資參與場館經營真能提供就業機會? 危機就是轉機 人才培育是當務之急 / 文字 楊淑雯 資深劇場舞台監督 / 107
- 服貿協議,加速花蓮觀光劇場開發? 原民文化只是包裝? 政商虎視眈眈 / 文字 吳思鋒 / 108
- 在諸神的黃昏中跳舞歡唱 當我們在反服貿運動現場 / 文字 黃思農 劇場工作者 / 110
企畫特輯 Special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 《愛人,Lover》 打開思考東西文化交流的契機 / 文字 沈雕龍 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 114
- 從排練場到小劇場 打開另一扇交流之窗 看香港話劇團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 / 文字 陳國慧 /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