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焦点
- 鲁迅的激愤笔墨与悲悯情怀 《阿Q正传》的喜剧呈现与悲剧性格 / 文字 郑培凯(美国佩斯大学历史系?授) / 4
- 在改编的途中 / 文字 习志淦(编剧) / 5
- 俄国芭蕾双城记 圣彼得堡与莫斯科芭蕾 / 文字 阿卡迪.索可洛夫.卡明斯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副教授),译 李巧 / 9
- 剧场的台湾历史在哪里? 写在《红旗.白旗.阿罩雾》演出之前 / 文字 邱坤良(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 / 14
- 三种东方身体观的展现 「心斋」两岸三地编舞家汇演 / 文字 黄莉萍(特约撰述) / 16
- 吟唱生命圆融之音 次女高音柏岗札四度来台 / 文字 王玮(美国爱荷华大学音乐硕士) / 18
- 音中凝聚的丰厚人文 不?时空所限的几个中乐「异数」 / 文字 林谷芳(民族音乐学者) / 21
- 融入大自然的身体「风」景 与永子和高丽(Eiko & Koma)的对话 / 文字 陈雅萍(纽约大学表演?究所博士班) / 24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一个新的泊口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28
- 必须跨越的关口 是「大限」抑或「新生」 / 文字 茹国烈(香港艺术中心演艺节目总监) / 29
- 给她时间吧! 香港艺术家看「九七」 / 访问:萧文慧 整理:茹国烈 / 32
- 「九七」把一切,都压缩得很紧 访「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荣念曾 / 文字 朱琼爱(《明报》记者) / 35
- 一场政治与艺术的角力演出 / 文字 胡恩威文字 胡恩威(香港文化联席会议副主席) / 38
- 在陌生的城市继续熟悉的艺术创作 / 文字 詹曜君(特约采访) / 40
- 寻觅台湾的文化位置 / 文字 潘恒旭(持约采访)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