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辑室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台北/慕尼黑双城记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6
- 表演艺术生态评估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8
- 亨利.梅哲――我想要做的,是以音乐?主导的文化推广运动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0
- 陈秋盛――政府应该兴建更多不同等级的表演场地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0
- 李静美――一家人能浸润在音乐之美中,这个家庭就会和谐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1
- 吴大江――国乐应适应现代社会,多做包装、广告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1
- 台湾乐坛八怪象――「资治通鉴」 / 口述 许常惠 整理 陈怡如 / 12
- 赖声川――我们不止需要国家剧院一个「巨蛋」 / 采访整理 阎鸿亚 / 14
- 汪其楣――?正属於台北的戏,也许会在这样的气候下日渐成形 / 采访整理 阎鸿亚 / 14
- 郭小庄――举办活动的经验不能总结和传承是很可惜的 / 采访整理 郭玉娟 / 15
- 钟明德――我们的创作应与台北的狭小、嘈杂、竞争息息相关 / 采访整理 阎鸿亚 / 15
- 表演艺术?还是表演者的艺术? / 文字 钟乔 / 16
- 林怀民――台湾是个很独特的地方:千疮百孔,?又潜力十足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8
- 伍曼丽――即使台北的表演场所同时开放,与人口仍不成比例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8
- 陈伟诚――应该建立与世界表演艺术齐进的图书资讯网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9
- 林秀伟――唯有透过剧场,才能净化台北人 / 采访整理 陈怡如 / 19
- 台北的舞蹈――她们的话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20
- 表演场所现况(上)――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22
- 飞檐下的现代――两厅院建筑与声光 / 文字 饶嘉龄 / 24
- 两厅院五年回顾与前瞻――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 文字 胡耀恒 / 27
- 国家两厅院巡礼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29
- 慕尼黑的音乐环境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42
- 仙乐飘飘99年――慕尼黑爱乐交响乐团回顾 / 文字 陈怡如 / 44
- 坐著挥动魔棒的大指挥家 杰利毕达克(Sergiu Celibidache) / 整理 陈怡如 / 46
- 乐音不改,鬓毛不衰――老顽童与三只小猪 / 文字 庄裕安 / 48
- 走在慕尼黑的音乐天地中 / 文字 吴银杏 / 50
- 战火余生录 慕尼黑「官邸剧院」 / 文字 萧蔓 / 52
- 音乐、啤酒、黑森林 慕尼黑国家歌剧院 / 文字 萧蔓 / 54
专栏 Columns
表演 Curtain up
- 主题 Feature
- 主题 Feature
- 主题 Feature
- 主题 Feature
- 了望台 Preview
- 了望台 Preview
- 了望台 Preview
- 了望台 Preview
- 艺讯 Bulletin
- 观察站 Review
- 观察站 Review
- 观察站 Review
- 观察站 Review
- 艺讯 Bulletin
里程碑
- 无声的震撼――与约翰.凯吉(John Cage)的最后谈话 / 文字 谭盾 / 100
- 摘蘑菇去――怀念约翰.凯吉 / 文字 林怀民 / 106
- 是艺术大师还是江湖郎中? / 文字 潘皇龙 / 109
- 断续声随断续风――夏日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111
- 「我曾经是个谜」――Dancers on a Plane 书介 / 文字 杨聪贤(东海大学音乐系毕业,美国布兰黛诗理论作曲博士,现任东吴音乐系副教授。) / 112
- 歌剧亦应老病休 谈谈罗西尼晚年 / 文字 庄裕安 / 113
入门
- 音乐 MUSIC
- 戏剧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