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龙化身捕梦者 抓住心底最美的梦境
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创作能量丰沛,今年初继为澳洲雪梨舞蹈团编舞《大明》后,十月将推出新作《捕梦》,化身捕梦者,挖掘深潜内心另一个纤致幻梦的自我。
云门2《捕梦》
10/13-14 20:00 10/14-15 15:00
10/20-21 20:00 10/21-22 15:00
新北 淡水云门剧场
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创作能量丰沛,今年初继为澳洲雪梨舞蹈团编舞《大明》后,十月将推出新作《捕梦》,化身捕梦者,挖掘深潜内心另一个纤致幻梦的自我。
郑宗龙近年新作频频,作品多次受邀至纽约、伦敦等地演出。二○一六年《十三声》连结台湾庶民文化,生猛舞姿转绎万华街头百态,获得观众热烈回响;七月十五及廿二日更将於台北、台南两地首次挑战云门户外公演万人舞台,备受期待。
在雪梨舞蹈团驻团创作期间,郑宗龙和各国舞者愉快的合作过程,触动了他想透过身体表达对於美的强烈欲望,回台隔日立刻进入排练场,跟云门2舞者开始一起「造梦」。郑宗龙表示,创作《捕梦》的动机来自巴西作家保罗・科尔贺(Paulo Coelho)《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中一句话:「梦想意味著是,行动。」身为编舞家,他的行动就是透过舞蹈,捕捉美好的感受,呈现给观众,「现在每天新闻充斥太多愤怒,我想要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不同於《十三声》从土地与传统出发,《捕梦》回归纯粹的舞蹈本身。郑宗龙从游走万华街头的观察者,变身为沉静的捕梦人,拐入迷离幻异的境地,以最单纯的身体、颜色、服装与声音,唤醒遗失许久的「美」。郑宗龙认为,梦境是最虚幻但也最真实,它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只有自己内心深层才能感觉到的真切,而「梦境的神秘和奇幻,是最能囊括我想在舞台上告诉大家的美。」
回归单纯,《捕梦》的编舞、音乐、服装和灯光紧扣著梦境的概念,如精品般优雅。整出舞作由极短篇般的舞章构成,每一短篇都是一段梦境。郑宗龙找来在《大明》首度合作,且引起众多注目的服装设计师范怀之,从时装舞台跨界剧场。范怀之敏锐和细腻的美感风格,将为《捕梦》打造以裸色为基底的服装,透过不同款式、材质,为舞者剪裁出不同梦境。
实验音乐家李带?,擅长以传统「手感」创作出极富当代感的音场效果。郑宗龙在YouTube游走时偶然发现这位独特的音乐人,注意到他不使用电子混音,而是纯粹乐器演奏、有温度却非常富有当代感的创作手法。两人透过网路交流,展开《捕梦》的声音创作,至今未曾碰面。《捕梦》音乐中,李带?用琵琶弹奏,并结合B-box口技及胡琴、鼓乐、钢琴、大提琴多种东西方乐音,塑造宛若梦境的飘忽离迷。
灯光则由合作《来》、《杜连魁》、《一个蓝色的地方》、《在路上》多支作品的沈柏宏操刀,是郑宗龙口中「总能精准点亮舞作的灯光设计师」。
郑宗龙丢出惊喜彩蛋,透露将邀请观众一起「捕梦」,至於惊喜内容,他笑说:「让我神秘一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