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翠霜《发声》 舞蹈与声响跨域实验
以社会议题入舞的编舞家赖翠霜,将网路媒体带给人们的影响,结合即时声响、电音效果,以及繁忙生活节奏与记忆的声音全新创作《发声》,藉由舞蹈重新检视与唤起渐渐被遗忘的声音。
2016TIFA赖翠霜舞创剧场《发声》
3/25-26 19:30 3/26-27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现代人生活太依赖网路,更透过网路隐匿窥视彼此生活,常以社会议题入舞的台新艺术奖首奖编舞家赖翠霜,便将网路媒体带给人们的影响,结合即时声响、电音效果,以及繁忙生活节奏与记忆的声音,全新创作《发声》,「希望藉由舞蹈,重新检视与唤起这些渐渐被遗忘的声音。」
《发声》从声音、记忆和身体三主轴出发,当舞者身体成为情感的接收器与扬声器,转化成记忆的残响与回音,并与现场人声、电音同时发声,会产生什么样创作火花?赖翠霜说:「这次的创作经验很特别,以往编舞都需要仰赖音乐,但这次需要反向推敲,从肢体去设想声音和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声音对人的情绪有哪些影响。」这也是赖翠霜首次以「声响」而非「音乐」所进行的创作。
为了让舞作中的声响更具立体感与真实性,赖翠霜特别与旅德新媒体创作音乐家谢?莹共同合作,运用大量即兴多声道音响系统营造剧场内多层次且环绕式的空间声场,同时使用声音感应装置撷取舞者的肢体动能,转化为具体的声响,并与现场电子音乐共同发声,结合肢体语汇以空间声响完成跨界演出。
剧场导演鸿鸿表示:「赖翠霜这次作品牵涉到记忆、遗忘、情绪与身体经验,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具象化的剧场,舞蹈仅是沟通工具的媒介,要表达的是强烈的戏剧性情境。」
鸿鸿说,赖翠霜的作品观点非常清晰,精准掌握了所有复杂的东西,「她虽个子小,作品却带有强大的舞蹈能量,让观众内在搅动,甚至流汗,挑起身体与感官的动能。」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6年3月号「即将上场」〈赖翠霜与谢?莹的「第一次」 《发声》 探索声音记忆的温度〉;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