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舞蹈空间《低吹沙》 突显人类欲望扩张

舞者与白沙共融共舞,创造出如「沙画」般强烈的视觉感受,展现《低吹沙》的诗意。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成立十年的索拉舞蹈空间舞团,近期推出新作《低吹沙》,透过舞者肢体表现主题精神,同时也将真实的白沙搬进剧场,使舞者与白沙共融共舞,企创造出如「沙画」般强烈的视觉感受。

索拉舞蹈空间2015《低吹沙》

11/27-28  19:30  11/28-29  14:30

台北  牯岭街小剧场

INFO  07-5581223

成立十年的索拉舞蹈空间舞团,近期推出新作《低吹沙》,透过舞者肢体表现主题精神,同时也将真实的白沙搬进剧场,使舞者与白沙共融共舞,企创造出如「沙画」般强烈的视觉感受。

《低吹沙》的创作灵感来自气象学名词Drifting sand,指风将沙粒吹扬到水平视线以下的高度,但对水平能见度无明显影响的天气现象。索拉舞蹈空间舞团艺术总监、作品主要编导人潘大谦指出,「不同於沙尘暴的强势,『低吹沙』像埋伏在自然界里的欲望暗流,用最柔软的身段改变了大自然的地貌,造就其宿命的扩张。」潘大谦表示,《低吹沙》的创作是以风、沙、欲望作为发展元素,风是载体,沙则是乘客。他希望在舞蹈、甚至搭配的背景音乐都能呈现一股无限延伸的「张力」,藉此比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人们永无止尽地追求欲望,「一种拜物教的祭典仪式,充满邪恶」。

在训练时,舞者透过影片观察纸张、塑胶袋等轻物件在空气流动中的舞动轨迹,感受风吹的状态,演出时能进入如诗般的意境,潘大谦说,「我希望呈现的欲望并不一定像台风般巨大,而是寻找空气流动间的缝隙与转角,宣泄欲望的出口。」《低吹沙》模拟空气循环流动的过程,舞作从初始到狂放,最后又回到平静状态,潘大谦用光带倒叙手法,展现既亲昵又疏离的社会原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