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舞蹈空間《低吹沙》 突顯人類欲望擴張

舞者與白沙共融共舞,創造出如「沙畫」般強烈的視覺感受,展現《低吹沙》的詩意。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成立十年的索拉舞蹈空間舞團,近期推出新作《低吹沙》,透過舞者肢體表現主題精神,同時也將真實的白沙搬進劇場,使舞者與白沙共融共舞,企創造出如「沙畫」般強烈的視覺感受。

索拉舞蹈空間2015《低吹沙》

11/27-28  19:30  11/28-29  14:30

台北  牯嶺街小劇場

INFO  07-5581223

成立十年的索拉舞蹈空間舞團,近期推出新作《低吹沙》,透過舞者肢體表現主題精神,同時也將真實的白沙搬進劇場,使舞者與白沙共融共舞,企創造出如「沙畫」般強烈的視覺感受。

《低吹沙》的創作靈感來自氣象學名詞Drifting sand,指風將沙粒吹揚到水平視線以下的高度,但對水平能見度無明顯影響的天氣現象。索拉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作品主要編導人潘大謙指出,「不同於沙塵暴的強勢,『低吹沙』像埋伏在自然界裡的欲望暗流,用最柔軟的身段改變了大自然的地貌,造就其宿命的擴張。」潘大謙表示,《低吹沙》的創作是以風、沙、欲望作為發展元素,風是載體,沙則是乘客。他希望在舞蹈、甚至搭配的背景音樂都能呈現一股無限延伸的「張力」,藉此比擬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人們永無止盡地追求欲望,「一種拜物教的祭典儀式,充滿邪惡」。

在訓練時,舞者透過影片觀察紙張、塑膠袋等輕物件在空氣流動中的舞動軌跡,感受風吹的狀態,演出時能進入如詩般的意境,潘大謙說,「我希望呈現的欲望並不一定像颱風般巨大,而是尋找空氣流動間的縫隙與轉角,宣泄欲望的出口。」《低吹沙》模擬空氣循環流動的過程,舞作從初始到狂放,最後又回到平靜狀態,潘大謙用光帶倒敘手法,展現既親暱又疏離的社會原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