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垢舞蹈剧场《花神祭》经典再现

《花神祭》精湛而庞然的舞蹈美学和风格独特的肢体语汇,展现出台湾这片土地的惊人美丽和深层内涵,得到国内外重要舞评家及观众一致赞赏与好评 (周嘉慧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成立廿周年的无垢舞蹈剧场,九月将呈现睽违舞台十年的经典舞作《花神祭》,消息一推出便造成轰动,原预计演出三场,票券开卖即一票难求,再陆续加开两场加演场次。

2015 无垢舞蹈剧场《花神祭》

9/17-19  19:30  9/19-2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成立廿周年的无垢舞蹈剧场,九月将呈现睽违舞台十年的经典舞作《花神祭》,消息一推出便造成轰动,原预计演出三场,票券开卖即一票难求,再陆续加开两场加演场次,甚至推出鲜少开放的贵宾包厢票券,亦已全数售罄。

编舞家林丽珍自一九九五年成立无垢舞蹈剧场以来,以当代少有的凝聚力,与对常民文化深厚的生命感触,仅生养出《醮》、《花神祭》与《观》三部舞作,「对我来说,舞蹈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舞蹈」,林丽珍认为,生命是非常奇妙的,生命不只有自己,还包括大自然,全部都存在。

「我们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应该把整体生命当成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这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若能分享生命的过程,是多么喜悦与快乐的事,就像我跟舞者、学生一起完成环境的工作,没有老师、学生之分,大家都趴在地上做事,一起去完成,互相支援、互补,专心把事情完成。」这是《花神祭》想要传达的美学精神。

隔了十年再演出《花神祭》,心境上是不是有所不同?林丽珍说,做一件事情只想要专心一致,每次都很认真地完成它,它自然就会有转变,转变就是质地的转变,这是最难的。她视每场表演都是最后一场演出,因为不知道往后是不是可以继续下去。

林丽珍从十六岁开始到现在一直在找最深、最可以触动灵性的东西,「这每个人都有,年轻时是无法做到的,经历不够,技术也不够,统合性也不够,人力也不够,一直到四十五岁以后,这些东西渐渐都形成了,才有能力做《醮》,后来又花了五年时间完成《花神祭》,又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观》。」

她笑自己「笨」,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完成这个工作,不过,就像土地一样,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是一层一层慢慢地累积而成,才能养育生命,「我只能慢慢尝试这个跟土地有关系的,一层一层地叠进去,也不知道它可以叠多久,就尽自己的力量。」

《花神祭》创作灵感来自於林丽珍看到落花的情境,觉得人就像花一样,当绽放后再凋零都值得。她说:「廿几岁看落花,无感,卅岁看落花,却有一股特别的伤感,并不是特别的悲伤,而是一种『怎么这样就结束了?』的感觉,那也是自己生命到一个过程,生命就是如此,只要能绽放,那就够了。」

《花神祭》是一场祭仪,共有〈春芽〉、〈夏影〉、〈秋折〉、〈冬枯〉四大段落,呈现岁时递嬗更迭,以抽象的百家花卉、虫兽行迹作为大自然存亡枯荣的表徵,领悟人生循环就在大自然无极轮回的永续永生,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生死超脱。

「整出舞作有春、夏、秋、冬四季,春代表植物,夏代表动物,秋代表人,冬则万物都回到土地,所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著四季的轮替,看到生命中所有的一切。」

舞作中可见到林丽珍擅於使用的布料、竹枝、芦苇、蒲葵、长羽等,舞者身体全身涂上油彩,脸则勾勒出线条,花之雌雄与虫兽抽象之形,简约可辨,既有后现代剧场精髓,也有古典浪漫情怀。无论是沉静交融、生死纠葛,以至激昂重生的意象行进中,身体、声音的表现持续以简约、专注的运动,突破杂乱心性的阻碍限制,构成如诗如画的景象,反映时间与空间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二○○三年《花神祭》於国家戏剧院演出时,无垢舞蹈剧场总排练蔡必珠担纲〈春芽〉中的花灵一角,而今她将再次以〈春芽〉站上舞台,与新生代的花灵郑杰文同台演出。此外,在林丽珍另一舞作《观》中饰演白鸟,并被德国舞蹈剧场之母其一的苏珊•琳卡(Susanne Linke)誉为「世界最美白鸟」的吴明[,此次则新任花灵一角。这次《花神祭》的经典再现,深具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