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列宁广场剧院《茱莉小姐》 虚实交错同步影像叙事

观众不但可藉由上方银幕以导演的角度观看《茱莉小姐》,更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这个镜头画面是如何被制造出来。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2017TIFA将迈入尾声,倒数第三档节目由柏林列宁广场剧院制作,英国导演凯蒂・米契尔用她最擅长的多媒体、即时投影等剧场形式,带来让人惊叹、演员技术配合天衣无缝的精采演出。

2017TIFA凯蒂.米契尔x柏林列宁广场剧院《茱莉小姐》

4/28-29  19:30  4/3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2017TIFA将迈入尾声,倒数第三档节目由柏林列宁广场剧院制作,英国导演凯蒂・米契尔(Katie Mitchell)用她最擅长的多媒体、即时投影等剧场形式,带来让人惊叹、演员技术配合天衣无缝的精采演出。

先后担任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国家剧院的驻团导演的英国导演凯蒂・米契尔,创作出一系列深受好评的剧场、歌剧与装置作品,她用独特的观点与手法赋予经典全新生命。她备受赞誉的手法,就是运用舞台上的摄影机与现场演出的演员,藉由即时影像的技术,建立一种直接并具有独特观点的叙事给观众。

这种「解构剧场」的风格,将舞台转化为电影拍片现场,各种布景装置区分出戏剧表演空间、现场音效、大提琴演奏、特写拍摄等不同区块,上方大银幕的画面皆为现场即时拍摄出的影像,技术部分的人员还安排在最靠近观众的下舞台区位。除了技术人员,所有演员不只穿梭在不同区块表演的同时,也得迅速切换工作人员角色,才能於银幕中准确地呈现所需的画面。因此,观众不但可藉由上方银幕以导演的角度观看这个故事,更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这个镜头画面是如何被制造出来,虚实交错的体验,观众将感受到多种层次的感知。

《茱莉小姐》原剧作是瑞典戏剧大师史特林堡早期的作品,故事叙述茱莉小姐在厨房里与仆人尚恩的相遇。虽然尚恩的未婚妻,也是厨娘的克莉丝汀不时地在屋里忙进忙出,最后甚至在厨房里睡著时,但他们完全无视她的存在,於是漫漫夏日长夜中,茱莉小姐与仆人尚恩发生了关系。阶级、性别、自由与欲望的翻转与辩证,在剧作中精采呈现。

凯蒂・米契尔这一次虽然沿用经典,但大幅删减,并且以当中看似无关紧要的厨娘克莉丝汀的角度重新切入,用她的视野,重新看待这出已经被无数大师诠释过的剧作。凯蒂・米契尔说:「剧中的克莉丝汀长久以来都不被关心,事实上应该说是被长期忽视。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最不起眼、最不重要的角色,但她却是代表著那时代大部分的妇女,一个劳动阶层的女人。」在原剧作中,她的冷漠来自於察言观色的世故,她看似无动於衷的反应,正在於她身为一个厨娘,一个旁观的仆人,能从生活里的各种细节嗅到蹊跷。

因此,原来的茱莉小姐和尚恩针锋相对的调情与争吵都变成半隐身状态,更深入处理的反而是藏在舞台指示和台词里的意识流,以及那些台词之外属於克莉丝汀的视角,她沉默下的情绪,於脑中的独白,并利用丹麦女作家克莉丝坦森的诗作,表达克莉丝汀对於存在所感受到的忧伤。观众透过银幕上的即时影片窥视这段故事中,另外一个女性的私密情感,也让这个形式,恰如其分地显示电影镜头独有的偷窥性质,大玩解构与组构的多重层次表演。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7年3月号特别企画「「摄」入文本的温柔——凯蒂.米契尔」;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