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 反映当代社会缩影

《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十位演员扮演二三十个角色,呈现戏剧群像感。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剧作家简莉颖与四把椅子剧团导演许哲彬三度合作,推出新戏《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藉由二三十个不同角色在时空与场景转换间,探讨HIV感染者如何面对社会与生死议题。

四把椅子剧团x简莉颖《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

4/14-15  19:30   4/15-16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9/29-30  19:30  9/30-10/1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www.facebook.com/4chairstheatre/

剧作家简莉颖与四把椅子剧团导演许哲彬继《全国最多宾士车的小镇住著三姐妹(和她们的Brother)》、《服妖之鉴》后,再度合作新戏《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探讨HIV感染者如何面对社会与生死议题。

国家两厅院「2015艺术基地计画」驻馆艺术家简莉颖,在经过一年多HIV的相关田野调查,完成了《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藉由书写同志、爱滋病历史,特别聚焦於鸡尾酒疗法出现后,当「病」不再只是死亡威胁、病患不只是文学悲剧的隐喻,回归「人」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故事起始於一场关於马密的纪录片发表会,女子均凡靠著马密留下的一本日记,追访了他身边的亲友,想要探究曾经收留许多病患及志工「马密之家」解散的原因。日记的文字和受访者的叙述交叠,真相究竟为何?马密的说法是答案,还是一种可能的回忆录?

简莉颖表示,剧本一开始的走向是《美国天使》这个作品,背景设定八○年代,但经过田野跟访谈,让这作品有所转向,「我觉得文化应该与时俱进,透过田野调查,让我修正这观念,重新提出我的问题;访谈中每个人的立场与声音,真实跟记忆永远有落差,再加上我生活的时代,写成了《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剧本。」

她指出,本剧层面复杂且多元,讲述曾经生活的时代,人跟人的关系可以不带恨意走到结束。「若疾病不是即刻致死,举例来说,如果你的朋友三天后会死,你可能会爱他,但如果他还会活卅年,你可能慢慢讨厌他。这种因时间落差,当疾病开始日常化,但这仍然是个疾病,具悲剧性,透过这个悲剧跟时代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在这时代的立场关系,我相信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

许哲彬认为,这剧本对导演、演员、设计是很大的挑战,「简莉颖是以写大剧场格局写这剧本,不只格局大也非常长,角色非常多,我们用十位演员扮演二三十个角色,希望呈现这戏中群像感是非常重要的,好像这些人被真实访问。」他不希望这戏有太多重复扮演,演员在剧场里扮演重复角色,剧场性会比较重;当然,会跟剧本感觉有落差。

许哲彬表示,《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另一个挑战在於戏的时间点涵盖较广,以九○年代末期台湾为主,但同时另一条线是现代式,「时空与场景的跳跃非常多,在调度上会想办法抓这两件事的平衡。」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7年3月号「即将上场」〈简莉颖《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 断片重组的人生 你真的认识过「他」?〉;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