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茱莉小姐》 虛實交錯同步影像敘事

觀眾不但可藉由上方銀幕以導演的角度觀看《茱莉小姐》,更可以在舞台上看到這個鏡頭畫面是如何被製造出來。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2017TIFA將邁入尾聲,倒數第三檔節目由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製作,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用她最擅長的多媒體、即時投影等劇場形式,帶來讓人驚嘆、演員技術配合天衣無縫的精采演出。

2017TIFA凱蒂.米契爾x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茱莉小姐》

4/28-29  19:30  4/30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2017TIFA將邁入尾聲,倒數第三檔節目由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製作,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用她最擅長的多媒體、即時投影等劇場形式,帶來讓人驚嘆、演員技術配合天衣無縫的精采演出。

先後擔任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國家劇院的駐團導演的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創作出一系列深受好評的劇場、歌劇與裝置作品,她用獨特的觀點與手法賦予經典全新生命。她備受讚譽的手法,就是運用舞台上的攝影機與現場演出的演員,藉由即時影像的技術,建立一種直接並具有獨特觀點的敘事給觀眾。

這種「解構劇場」的風格,將舞台轉化為電影拍片現場,各種布景裝置區分出戲劇表演空間、現場音效、大提琴演奏、特寫拍攝等不同區塊,上方大銀幕的畫面皆為現場即時拍攝出的影像,技術部分的人員還安排在最靠近觀眾的下舞台區位。除了技術人員,所有演員不只穿梭在不同區塊表演的同時,也得迅速切換工作人員角色,才能於銀幕中準確地呈現所需的畫面。因此,觀眾不但可藉由上方銀幕以導演的角度觀看這個故事,更可以在舞台上看到這個鏡頭畫面是如何被製造出來,虛實交錯的體驗,觀眾將感受到多種層次的感知。

《茱莉小姐》原劇作是瑞典戲劇大師史特林堡早期的作品,故事敘述茱莉小姐在廚房裡與僕人尚恩的相遇。雖然尚恩的未婚妻,也是廚娘的克莉絲汀不時地在屋裡忙進忙出,最後甚至在廚房裡睡著時,但他們完全無視她的存在,於是漫漫夏日長夜中,茱莉小姐與僕人尚恩發生了關係。階級、性別、自由與慾望的翻轉與辯證,在劇作中精采呈現。

凱蒂‧米契爾這一次雖然沿用經典,但大幅刪減,並且以當中看似無關緊要的廚娘克莉絲汀的角度重新切入,用她的視野,重新看待這齣已經被無數大師詮釋過的劇作。凱蒂‧米契爾說:「劇中的克莉絲汀長久以來都不被關心,事實上應該說是被長期忽視。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最不起眼、最不重要的角色,但她卻是代表著那時代大部分的婦女,一個勞動階層的女人。」在原劇作中,她的冷漠來自於察言觀色的世故,她看似無動於衷的反應,正在於她身為一個廚娘,一個旁觀的僕人,能從生活裡的各種細節嗅到蹊蹺。

因此,原來的茱莉小姐和尚恩針鋒相對的調情與爭吵都變成半隱身狀態,更深入處理的反而是藏在舞台指示和台詞裡的意識流,以及那些台詞之外屬於克莉絲汀的視角,她沉默下的情緒,於腦中的獨白,並利用丹麥女作家克莉絲坦森的詩作,表達克莉絲汀對於存在所感受到的憂傷。觀眾透過銀幕上的即時影片窺視這段故事中,另外一個女性的私密情感,也讓這個形式,恰如其分地顯示電影鏡頭獨有的偷窺性質,大玩解構與組構的多重層次表演。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7年3月號特別企畫「「攝」入文本的溫柔——凱蒂.米契爾」;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