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剧团廿周年作 《十八罗汉图》透过画作真伪谈创作心灵

魏海敏(右起)、凌嘉临、唐文华、温宇航、刘海苑,联手演出国光剧团廿新编大戏《十八罗汉图》。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国光剧团成立廿周年新编大戏《十八罗汉图》,将创作主题拓展至藉由对「画」真伪的辩证,对照人性面向的探索,探讨艺术的真谛,可比为《基督山恩仇记》的「唯美书画」版。

国光剧团――新编京剧《十八罗汉图》

10/9-10  19:30  10/10-11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29383567转402~410

国光剧团成立廿周年新编大戏《十八罗汉图》,将创作主题拓展至另一艺术面向――「画」,藉由对「画」真伪的辩证,对照人性面向的探索,探讨艺术的真谛,可比为《基督山恩仇记》的「唯美书画」版。

剧名虽是《十八罗汉图》,但并不是抽象地讨论画,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指出,这出戏并非佛教剧或是民间传说,而是围绕一幅画讨论人的情感。

京剧天后魏海敏在剧中首次挑战女尼角色,她与收养的徒弟温宇航在修复古画过程中,从对方笔墨间可以感觉彼此的心境变化,慢慢滋生一种私密的情感。为避免逾矩之举,两人决定互不相见,日月轮换。一年后,画画好了,魏海敏愈来愈无法面对合作伙伴的感情;於是,她逼著温宇航下山,连画一起带走。

温宇航至书画店工作,擅画假画的老板唐文华因忌妒徒弟不染尘世的才情,便设计将其陷害入狱。十五年后,徒弟出狱,在品画会上与唐文华相遇,两人拿出相同画作一较真伪……

王安祈说:「任何一个文学创作都是自我剖析修行的过程,当作品完成后,心灵沉淀、安顿了,整个人也跟著洗涤和净化,这种变化通常只有最亲密的伙伴才会发现。」剧中两组男女主角便是朝这情境方向发展故事。

王安祈透过这段剧情,描述国光剧团廿年来在京剧创新上的努力:「我到国光这十三年来,一直强调的主轴是京剧文学化,每一出戏都如同一部文学作品。」她说:「文学化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深化心灵。创作过程面对自我心灵,跟伙伴们建立私密心灵交流,创作出来后,改变了观众的心灵,我们做的是一个改变心灵的事。」国光剧团廿年始终遵循「文学剧场」的原则,藉《十八罗汉图》为载体,创作如同修行、修心,「这才是文化、才是文学。」

这次编剧找来奇巧剧团团长刘建帼,出身戏曲世家的她,也是「豫剧皇后」王海玲的二女儿。「经过一次次退件,到《十八罗汉图》时感觉就对了。」过去较常创作舞台剧、歌仔戏的刘建帼说,《十八罗汉图》是她首次创作京剧,也是第一次与国光剧团合作,创作之初为了掌握京剧的调性与质感,花了较多功夫,「这故事有点讽刺、曲折及喜剧的情节,以及一种对文学、人性、艺术深层的追求。」

《十八罗汉图》一剧中有许多时空跳接、作画抒情、藉画探情等情节,如何能在舞台上巧妙呈现,著实为一大课题。国光剧团特邀香港多媒体剧场先锋、「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胡恩威担纲舞台设计,并由台柱导演李小平执导,期待能展现不同於以往的舞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