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街角的凶杀案》 揭露现实面对禁忌犀利之作
2019TIFA台湾国际艺术节《重述:街角的凶杀案》,由国际政治谋杀学院制作,欧陆剧场话题人物米洛.劳执导,将於四月五、六日在国家戏剧院带来三场精采演出。
2019TIFA米洛.劳《重述:街角的凶杀案》
4/5-6 14:30 4/5 19: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2019TIFA台湾国际艺术节《重述:街角的凶杀案》,由国际政治谋杀学院制作,欧陆剧场话题人物米洛.劳(Milo Rau)执导,将於四月五、六日在国家戏剧院带来三场精采演出。
「我总是在寻找藏在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悲剧、创伤时刻,因为那是最能让我们被打动、被改变的瞬间。」瑞士籍导演米洛.劳这样形容自己。这位目前欧洲最炙手可热的剧场及电影导演,念书期间修读心理学,做过记者、散文作家及大学讲师,二ΟΟ七年在他卅岁时成立「国际政治谋杀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olitical Murder),以独特多媒体形式,配合纪录文献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社会及历史矛盾,试图挖掘「真实的戏剧性」(théâtralitédu réel)。
米洛.劳的作品屡屡受到争议,因为他的题材及表现形式不甘只是呈现一般戏剧的手法,更敢於公开讨论禁忌,挑战观众道德底线,创作时总是受到相当的抗议声浪,但随著作品演出后,就会获得热烈好评,也赢得无数的奖项。他曾经自嘲说:「首演之前,我通常都饱受攻击,但是演出之后却从未发生。」
如二Ο一六年的作品《五段轻松小品》Five Easy Pieces,目前正如火如荼於全球巡演,他找来七个小孩演绎震惊比利时社会的马克.杜特斯(Marc Dutroux)连环杀童案,小孩在剧中分别饰演杜特斯的父亲、受害者、受害者家属等相关人物,企图透过小孩扮演角色成为一个反射镜,反射出成人自身的恐惧、希望与禁忌。这个演出巡回至法国时,曾遭到当时基督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公开呼吁禁演,当时也获得一万多人连署信,但在英、美、德各方却得到一片好评,甚至获得二Ο一七年柏林戏剧盛会年度十大作品。他用看似激进方式处理敏感题材,不只是想打破禁忌,更是希望透过剧场重现暴力,并挑战观众经验,反思人性的本质。
米洛.劳於二Ο一八年接任比利时根特剧院的艺术总监,随即发表十项「根特宣言」,企图以几乎纯技术面的规范,创造不同於现况的制作方式和成果,并以此宣言叩问市立剧院在当代的角色和意义。同年於法国亚维侬艺术节首演的《重述:街角的凶杀案》,就是根特宣言的第一出戏,透过素人演员与专业演员的集体创作,实地田野调查及特殊呈现方式,让这起恐同凶杀案不只讨论犯罪的前因后果,更延伸出比利时列日市隐藏在底下的社会问题。
舞台上并没有繁复的舞台设计,也没有非常明白的故事线,最高潮的戏剧张力可能发生在最后短短廿分钟,藉由即时录像而重现凶杀案的发生过程。整出戏大部分时间於舞台上重现三位素人演员徵选时的过程,藉由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认知,对应到他们真实世界的生活,以此联结凶杀案相关人士,包含受害者、受害者亲人、罪犯等的相关背景。
令人玩味的是,舞台上的演员,既是角色,也是演员本身,因为导演让演员演出自己,也演出角色。也因此,演员在剧中不用特别扮演,就会产生那种特殊的哀伤感染力,这正是这出戏真正命题所在: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死者或死者的亲人,因为本来有著独立人格发展的个体,却在社会发展与扭曲下,变成重复又重复的机器。因此,命运就会「重演」,悲剧就会不断重复发生。近日,纽西兰基督城发生清真寺大屠杀,不也是这种状况之下发生的悲剧。米洛.劳在《重述:街角的凶杀案》中带给观众的思考与冲击,会显得如此强大,不仅首演时在法国亚维侬艺术节获得爆炸性的话题与好评,国际媒体包含美国纽约时报、瑞士Le Temps日报、比利时De Morgen等,都评选此剧为二Ο一八年度必看节目之一。
米洛.劳这样期许自己:「如果在过程中,排练或是演出时,如果有一个短暂片刻让任何一个人感动,让任何一个人了解些什么,或仅只是走进剧场的意义,那对我来说一切就值得了。」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9年3月号特别企画「重建剧场的三个W」;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