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面以下》台北艺术节亚洲首演 探讨内在自我与生死

《地平面以下》艺术家团队,左起黄翊工作室成员骆思维、共同创办人林柔雯、胡鉴与艺术总监黄翊。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编舞家黄翊致力於科技与表演艺术结合的最新作品《地平面以下》,今年九月於荷兰世界首演后,将於十月在台北艺术节亚洲首演,并同步推出「原版」与「合唱团现场演唱版」双版本。

2018台北艺术节《地平面以下》合唱团现场演唱版

10/18-19  19:30

2018台北艺术节《地平面以下》原版

10/20-21  14:30  10/20  19:30

台北市艺文推广处城市舞台

INFO  台北艺术节官网 www.taipeifestival.org

编舞家黄翊致力於科技与表演艺术结合的最新作品《地平面以下》,今年九月於荷兰世界首演后,将於十月在台北艺术节亚洲首演,并同步推出「原版」与「合唱团现场演唱版」双版本。本作於二Ο一六年获「国际表演艺术协会」(ISPA)评选为「年度十大最受瞩目新作」,是继二Ο一五年以《黄翊与库卡》获选后,成为台湾首位连续两年获得此殊荣的艺术家。

《地平面以下》历经六年创作发展,二Ο一三年,黄翊於纽约执行初步实验,二Ο一四年与旅德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开启共同创作,并於二Ο一五年开始和国际合唱界顶尖团队、已成军八十年的荷兰室内合唱团合作,透过细腻的肢体、影像、机械装置和歌声,融合成一部具人文力度与温度的科技表演。

《地平面以下》是台北艺术节首开先例的口述影像作品,将提供口述影像,让无法用眼睛观赏作品的朋友也能透过耳朵欣赏世界级的表演艺术作品。黄翊工作室表示:「口述影像的创作概念源自於《黄翊与库卡》巡演的第六十场:《黄翊与库卡—2017特别版》文化平权演出,首次与视盲朋友接触后深受感动,我们期许往后所有作品都能提供口述影像的服务。」

黄翊工作室希望透过一连串发现与实验累积,找到最理想的创作流程与制作规格,从中提炼出最菁华部分,其创作的每件作品除了具备与观众的共鸣点,同时也融入生命与周遭事物及时代痕迹。黑川良一善於在声音、录像的元素中,透过电脑,精准勾勒出人类的科技语言;荷兰室内合唱团勇於挑战,持续开发新的合作对象与音乐形式。《地平面以下》原版世界首演,精选世界各国人声乐曲,衬托巨大影子投射在空荡的舞台,孤独的舞者与影像布局,诠释脆弱无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