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 这样过日子
陈毓襄 征服「黑」与「白」
当初知道杂志要选一天跟著她采访时,陈毓襄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
「一整天吗?」
我心虚地回答:「尽量不影响原本的作息。」没想到她自己挑了音乐会当天。那场弹的可是整套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啊!这下子,换我开始怀疑了。
下午进了音乐厅静静地在旁边观察著,不料一下子多了好多人,经纪公司、技术人员、公视的录影、特地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前来打气的朋友……很快就将舞台挤满了。原来,这么重要的日子不是将琴弹好就好了,在庞大压力下居然还要处理那么多事情!
钢琴定好位置,一群人移师到休息室时,造型师已在里面摆好了阵仗。坐下后,陈毓襄才有机会将今天的第一份食物一口一口地塞进嘴巴。她安安静静地看者造型师梳化妆,并且适时地请他调整,但慢慢地又恢复了静默,看来有点不妙!等了一阵子,在工作人员频频催促下,她决定不再涂涂抹抹,而是要回到舞台上彩排。冷静地练一阵琴后,时间已经不多,她竟坚持要坐计程车回家小睡。
送走了她回到办公室我也累垮了,休息一会儿回到音乐厅,才知道她请求取消音乐会前这段时间的采访。是的,太多人、太多意见、耽误了时间、也打乱了程序,这时候她亟需一段空白!
音乐会到了,掌声中看她走出来敬礼,嗯,很好,发妆都重新弄过了,心情也整理得不错,独处一下果然是必要的。
其实她可以不用那么认真,但为了让我们拍化妆特地请了造型师、拍手部带我们去看整复师、拍礼服主动要去买衣架,还担心下雨而改了到家里拍照的时间。可不要以为她的生活悠闲,约访的期间,她是在台湾与全世界的音乐厅间中飞来飞去。单打独斗的她即使会调皮地嚷著要喝下午茶,但谁真正知道——聚光灯下观众为她喝采、佩服她有钢铁般的意志,可是在旅途上奔波的弱女子不是遇上了麻烦,就是一阵的孤单袭来,让她一下飞机就蹲在地上痛哭。
我终於可以体会为什么很多才华洋溢的音乐家最后会崩溃了。要奔放又要压抑、要孤独又要被群众包围、要接受掌声同时忍受批评、要镁光灯更要适应黑暗……所有要征服的,就像这整排的琴键一样,黑白相间。
《PAR表演艺术》 第227期 / 2011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