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Echo
关於布莱希特剧场音乐的百年揣想 从慕尼黑室内剧院《夜半鼓声》谈起
《夜半鼓声》的音乐运用在很多方面解答了过往文字理论叙述无法填补的空缺——至少就我而言是如此,毕竟当年如何谁又知道呢?布氏声音美学最重要的一点,如其与华格纳「殊途同归」的主张,即如何建立形式与内容彼此呼应的叙事关系——绝非只是动人或突显歌者技巧而已。他的岔出/中断,都不是片面、零碎的瓦解,而是有意识以对话、碰撞过程收束至结构之中,带出更多层次的思考空间。此点在这次《夜半鼓声》演出版本的酒馆场景中最为明显。
慕尼黑室内剧院《夜半鼓声》导演鲁宾结局版
3/9 台北 国家戏剧院
《PAR表演艺术》 第316期 / 2019年0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