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與回響 Echo
關於布萊希特劇場音樂的百年揣想 從慕尼黑室內劇院《夜半鼓聲》談起
《夜半鼓聲》的音樂運用在很多方面解答了過往文字理論敘述無法填補的空缺——至少就我而言是如此,畢竟當年如何誰又知道呢?布氏聲音美學最重要的一點,如其與華格納「殊途同歸」的主張,即如何建立形式與內容彼此呼應的敘事關係——絕非只是動人或突顯歌者技巧而已。他的岔出/中斷,都不是片面、零碎的瓦解,而是有意識以對話、碰撞過程收束至結構之中,帶出更多層次的思考空間。此點在這次《夜半鼓聲》演出版本的酒館場景中最為明顯。
慕尼黑室內劇院《夜半鼓聲》導演魯賓結局版
3/9 台北 國家戲劇院
《PAR表演藝術》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