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 演出评论/戏剧

送旧迎新,非关曹禺

曹禺原著的《北京人》,原是企图以一种距离角度,观察嘲弄那个时代牺牲者的可笑复可怜。 (言午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姚树华导演的《北京人》,意欲将写实主义形式的曹禺原作改头换面,把主题从四?年代的北京人原始主义,转换?九?年代的台北文化评论;在形式上则转换成后布莱希特的风格。然而,由於导演无法在中国/台湾文化落差中,寻找到?正内在的共同核心议题,使得演员的夹议夹?成?说书人的扯谈,无法推展?正布莱希特式的辩证效果。

《北京人》

9月9?14日

国家戏剧院

《PAR表演艺术》 第13期 / 1993年11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13期 / 1993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