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 演出評論/戲劇

送舊迎新,非關曹禺

曹禺原著的《北京人》,原是企圖以一種距離角度,觀察嘲弄那個時代犧牲者的可笑復可憐。 (言午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姚樹華導演的《北京人》,意欲將寫實主義形式的曹禺原作改頭換面,把主題從四〇年代的北京人原始主義,轉換爲九〇年代的台北文化評論;在形式上則轉換成後布萊希特的風格。然而,由於導演無法在中國/台灣文化落差中,尋找到眞正內在的共同核心議題,使得演員的夾議夾敍成爲說書人的扯談,無法推展眞正布萊希特式的辯證效果。

《北京人》

9月9〜14日

國家戲劇院

《PAR表演藝術》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3期 / 1993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