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修行与创作,如影随行

穿越道场与剧场,展开赖声川的创作地图 Stan Lai and his Like Shadows

对赖声川来讲,艺术跟修行一直是拉锯战,有时候它同时进行,有时候它会扯来扯去。 (许斌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赖声川,开拓剧场荒芜年代的先行者。从《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他创造无数华文戏剧经典,让许多观众得以透过他悲喜剧形式交叠,繁复并置的舞台框景中,进入华丽璀灿,却时而令人低回深思的剧场景观。

赖声川,笃信密宗三十多年的修行者。从《僧侣与哲学家》、《证悟的勇气》到《快乐学》,他翻译佛学哲思相关书籍,顿悟生命、生死的无常,在修行中放下艺术的自我,在艺术中照见修行的灵光,他的作品出入俗世与宗教哲理之间,风格俨然,独树一格。

二十多年来,赖声川一直行走在修行与创作的平行路上,逐渐地这两条道路产生了完美的交集,由西藏佛教曼达拉图延伸的「旅程」复式结构出发,完成了赖声川创作生涯的颠峰之作,以环形剧场演出的《如梦之梦》。内容与形式、修行与创作,於此合而为一。

《如梦之梦》之后,赖声川又将往哪里走?

《如影随行》将带你穿越道场与剧场,重新发现――赖声川与他的创作地图。

《PAR表演艺术》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180期 / 2007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