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二) Feature | 《玫瑰骑士》&歌剧院大搜秘
看到《玫瑰骑士》背后的欧洲歌剧工业 歌剧院大搜秘 X透视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六月底《玫瑰骑士》的来台,台湾观众终於有机会看到一出原汁原味「欧洲制造」的经典制作。藉著这个机会,本刊也策划了「歌剧院大搜秘」专题,希望藉此让读者了解,像《玫瑰骑士》这样的繁复制作,是在怎样一个「歌剧工业」环境中诞生的。
由於这次访台演出的德国莱茵歌剧院,常驻演出的场地自去年开始大规模的整修工程,所以莱茵歌剧院便以「行动歌剧院」(Mobil Bühne)的方式在杜塞朵夫电视塔旁活动舞台上演出。因为这个特殊情形,本专题无法以莱茵歌剧院为介绍主体,却因缘际会有机会锁定另一个与理查.史特劳斯关系匪浅的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来作为介绍欧洲歌剧工业的范例。
理查.史特劳斯曾於一九一九年接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总监暨指挥,迄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定目剧码中仍有史特劳斯的多出作品像《玫瑰骑士》、《厄勒克特拉》、《达孚尼》等。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欧洲歌剧工业中,其规模与运作模式也具相当代表性,藉由旅居维也纳的音乐工作者郑巧琪的近距离描绘,盼能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成就一出经典歌剧背后的opera world。
《PAR表演艺术》 第174期 / 2007年0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