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玫瑰騎士》&歌劇院大搜秘

看到《玫瑰騎士》背後的歐洲歌劇工業 歌劇院大搜秘 —透視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以前皇帝用休息室,現作為貴賓休息室,可單獨外租,二十分鐘五百歐元(約新台幣兩萬元 (鄭巧琪 欇)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六月底《玫瑰騎士》的來台,台灣觀眾終於有機會看到一齣原汁原味「歐洲製造」的經典製作。藉著這個機會,本刊也策劃了「歌劇院大搜祕」專題,希望藉此讓讀者了解,像《玫瑰騎士》這樣的繁複製作,是在怎樣一個「歌劇工業」環境中誕生的。

由於這次訪台演出的德國萊茵歌劇院,常駐演出的場地自去年開始大規模的整修工程,所以萊茵歌劇院便以「行動歌劇院」(Mobil Bühne)的方式在杜塞朵夫電視塔旁活動舞台上演出。因為這個特殊情形,本專題無法以萊茵歌劇院為介紹主體,卻因緣際會有機會鎖定另一個與理查.史特勞斯關係匪淺的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來作為介紹歐洲歌劇工業的範例。

理查.史特勞斯曾於一九一九年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總監暨指揮,迄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定目劇碼中仍有史特勞斯的多齣作品像《玫瑰騎士》、《厄勒克特拉》、《達孚尼》等。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在歐洲歌劇工業中,其規模與運作模式也具相當代表性,藉由旅居維也納的音樂工作者鄭巧琪的近距離描繪,盼能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成就一齣經典歌劇背後的opera world。

《PAR表演藝術》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74期 / 2007年06月號